《史记》讲记-第108集(五帝本纪圆满)

慧利 2022年5月2日11:51:22
评论
261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在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因为距离遥远,几乎被后人忽略。即便后人提到五帝,也不过几则神话故事而已,与现实严重脱节。因此,对五帝时期的文明,人们心里没数。乃至于历史上很多发明创造,人们错误的认为是近两千年的成就,将上古文明一笔抹略,误导了后学。甚至后学对五帝的有无一直心存疑惑。五帝如此圣贤的君主到底有没有?要不是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如实记录的话,太史公司马迁也可能忽略这段历史。但被人们忽略的,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从五帝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短短数百年,一连出现五位圣王的朝代!而谱写五帝圣贤时期的主旋律,就是五位国家领导人天下为公,任人唯贤。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这个尚矣,是久远的意思。五帝时期距离刘汉,确实很远,司马迁住世当年,约3000年之远!距离我们现在5000多多年,更远了。专家学者,早在春秋至汉,也只提到跟夏禹最接近的尧舜二帝,忽略了前三位圣王,史料很不完整,留给后人一段缺憾。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人物大事的汇编。独载尧以来,是忽略了尧以前的黄帝,颛顼帝与帝喾。【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这个百家言,是众多的学人。大众学者对黄帝的评价,因为没有正统的史料记载,大家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对黄帝等地王妄加评判,有人说黄帝是正面人物,有人则说是反面,甚至有些心怀不轨,道德沦丧的所谓冒牌学者,还丑画黄帝等人。其文不雅驯,是学术文章及不严格,戏虐漫谈。他们没有第一手史料,乱评乱测。到底孰是孰非?

  太史公说,【荐绅先生难言之。】这个荐绅,是有学问的官员,先生,是饱学的儒家学派大众。大家对黄帝,颛顼帝,帝喾这三位重要人物都在争议,破坏了五帝时期的一片圣洁。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虽然孔圣人也著作五帝的事实与其美德,但后学还是不承认。宰予是谁呢?宰予是孔子弟子。字子我。这位宰予贤士对五帝历史也不甚明了,因此向师父孔子请教,孔圣人所记述的几乎跟太史公相差无几。而后学不承认,太史公不得不亲自到五帝时期的古址考证,问询历史活档案。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这个余,是我的意思。太史公说,他亲自到历史人物的家乡去查证,一些五帝的后代活档案还拿出自己的家谱让太史公看过。家谱是最真实的历史资料,家谱所记载的五帝等人,都有后人一代一代核实过,错不了。这个空桐,涿鹿,东海,江淮,都是五帝人物活跃的古地,太史公年轻时爬山涉水,到过这些地方。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这个长老,是五帝人物的后代,地方上的志官。他们的资料配合家谱,再真实不过了。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这个风教固殊,是虽然有少许分歧,但众多史料结合起来,没有出大范围。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太史公师出大家,他的老师是国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人,对《春秋》等著作很熟悉,但他很谦虚的说,他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些著述。顾弟弗深考的这个弟,是太史公以孔圣人弟子谦称,他承认这些著述有一定的真实度。《书》缺有间矣,其轶(yì)乃时时见于他说。这个《书》,指《尚书》,太史公说,尚书很多地方残缺不全,可能无意当中丢失了五帝之前三帝,而不是作者没有记载。这个其轶,是向后的意思,解释为移,更确切。因此,向后的人众说纷纭。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太史公从事大量历史考古工作,弥补了后人的缺憾。太史公是位好学深思,态度严谨的史学家。从此以后,我们就不要争来论去,将五帝之德深记心中,以五帝位榜样,谱写自己的圣贤人生。

  《史记》之五帝本记到此探讨圆满,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开始探讨《夏本记》。《史记》讲解第一百0八集,二0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