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 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 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 、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佛法未传到中国之前,早在上古时期,先祖们就以圣贤为榜样,让后人学圣学贤。中国的圣贤与印度的佛陀并未谋面,但教学宗旨异曲同工,都以恢复自性德能为目的。自性德能就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五戒十善,六波罗蜜等等。古往今来的圣贤人物都具备这些美德。心地清纯不是单纯无知,是对世事洞若观火却处污不染。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崇敬的《列女传》、《贞女操》,都在褒扬讴歌纯洁善良的人物。我们千万不要玩弄自己的小聪明而失去道义,那很不合算。任何以牺牲伦理道德为代价而得来的利益,都将给自己带来灾难,只是受报的时间早点晚点而已。终生保持童男、童女般的纯贞,就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看了这几经文,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淫女,是风尘女子,社会大众所不齿的人物,菩萨示现这样的角色干什么?沦落风尘,是众生一时糊涂,或是万不得已被逼到这一步,但内心深处希望解脱眼前的苦难,过上正常的生活。众生有求,佛菩萨有应,佛圣不会因为众生的身份卑贱就放弃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示现作同类身教她积德行善,消除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福满罪消,峰回路转,别有洞天。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再恶的众生,都有跟佛一样的自性德能,一念觉悟、眼前为善就是好人,佛圣绝不计较众生的过去。
《华严》一会,不就有大菩萨示现作蜜苏伐多女吗?蜜苏伐多女,就是妓女。佛菩萨度化众生不拘一格,处在同样污染的环境,能成功的将她们解救出来,恢复纯洁。
寡妇,是丧夫或离异的女性,单身一个拖儿带女,很不容易,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寡居的女性,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困难,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小心谨慎,不要惹出事端。要自强自立自爱自尊。上有老下有小,处理下一次婚姻更需小心谨慎,容不得出差错。从新组合的家庭最后破裂的概率多,原因不外乎当事人遇事无主见,容忍不了对方。佛圣示现的寡妇,一定能将这盘残棋下圆满,各方面都处理妥当:或爱护新任丈夫的子女,体贴丈夫,孝养公婆,或独当一面,撑起丧夫以后的家庭,坚强不屈的完成丈夫生前的遗志,抚养子女,照顾老人,用单薄的双肩扛起生活重担,干出伟大事业。
【奸偷屠贩】的这个奸偷,既是奸邪之人,也是贼偷,不务正业者;屠贩,是杀生、贩卖畜生为业的屠户,都是恶行业。恶行业当也中有佛菩萨的。奸偷之人有觉悟回头的意愿,佛就示现同类身,给他说改邪归正的好处。让他弃恶向善,走向光明。屠贩,是为生计所迫而从事的行业。如若屠贩有隐恻之心,看到畜牲被杀的痛苦不忍心,闻其声不忍害其命,佛菩萨就示现作同类身帮他另谋生路。【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佛圣示现在他们中间,必定是从从事恶行业的人,意识到恶业不好,佛圣以同类身给他们讲说佛家的五戒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慢慢将他们引进佛门。佛陀座下的信众,各行各业都有。都是佛圣辛辛苦苦引度进来的。
无论是谁,能进寺院一瞻佛容,都有说不尽的好处。我们平常给有缘众生供养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无量,这绝不是套话。不认识佛法,不回心修善,苦难就没有尽头。【称赞佛乘】,是讲说了生死、出轮回、成圣道的理论方法。让他彻底解脱苦难。人的恶行有多少,苦难就有多深。想不受苦难,就别造苦因。可让一个众生彻底断恶,太难了!修行众一点一滴的进步,是佛圣冥加显加照顾着我们,要不,早就被恶缘带回去了。【令其身心入三摩地】。是让他恢复清净,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念佛功夫能伏住烦恼习气,就是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记第四百三十五集,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