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 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 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 、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佛圣示现作种种身份度化众生,无论在什么时候绝不暴露身份,这是圣人的行持:功成不居,度化众生而不着度生相。道家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凡夫众为名为利拼死拼活,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能耐,到处打广告宣传知名度,还添加许多不实成分神秘自己,目的是什么?出了名,其他好处跟着就来了。用世俗的粗话来说,名人,打呼噜说梦话都来钱,缘于他有很多跟随者,名与利是孪生兄弟。佛菩萨度化众生从始到终隐藏身份,圣人不求名不求利,暴露身份的副作用太大,佛菩萨守口如瓶。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是不标榜自己,哪怕自己名副其实,也显得非常谦虚,学问深时意气平。这正是修行人要学习的美德,藏巧露拙,默默无闻,真菩萨真阿罗汉正是这样的。【泄佛密因,轻言 末学】。佛家有秘密吗?佛教是显教,不存在密不可宣的事。这个秘密,是佛菩萨度化众生隐藏身份。身份一旦暴露,工作就难以继续了。说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吧:永明大师与定光古佛。永明延寿大师在世时,大约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他老人一五一十,本本分分教化大众,是佛门公认的大德高僧,宣说净土法门,很具影响力。当时的皇帝吴越王钱俶是他的的护法。某次,皇帝打千僧斋,供养出家人给自己修福。听说打千僧斋,一定有古佛应供,这位斋主皇帝很注意这件事,希望能一睹古佛的尊容。放斋这天,应供的出家人很多,左看右看,看不到古佛。倒是一位大耳朵和尚毫不客气的坐了首席,惹得大众都不高兴。按说,首席应该是永明大师去坐,这个不知名的大耳和尚有什么资格呢?但永明大师并不计较这些,用完斋,大家就分头回到自己修行的道场去。斋主皇帝很失望。他不甘心,就问永明大师:今天斋供,有古佛来应供吗?永明大师欲言又止,他看到吴越王失望的眼神,不忍心让千古佳话成为空谈,正好,永明大师该讲说的也圆满了,各项事务都安排妥当,就对吴越王说:有!吴越王问?谁呢?大师说:就是那个坐了首席的大耳和尚,他是定光古佛!
这一说不得了,全国上下沸腾起来,大家都去找定光古佛。找到大耳和尚修行的山洞,问他,你真是定光古佛吗?定光古佛点点头,对大众说:这定是弥陀饶舌,暴露了我的身份!既然千僧斋古佛应供之事已经证实,我也该走了。说完,盘腿一坐,就入灭了!人们非常悲痛,想起定光古佛说弥陀饶舌,就推测出永明大师是弥陀佛,赶紧去找永明大师,可找到的时候,永明大师也入灭了。身份一暴露,绝对不能住世!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了。如果继续住下去,假冒伪劣的邪师魔王都说自己是古佛再来欺骗信众,佛魔混杂,是真是假,如何了得!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这个阴,是暗示;这个付,通咐,嘱咐。这是佛菩萨住世,为给后学增强修行的信心,到命终之时给接班人暴露身份,让他心里有数,知道自己的师父是古佛再来,所说的都是靠得住的,后学依照师承修学就是,没有其他意思,这是如法的。说自己是某佛某菩萨再来,说了不走,都是骗子!只要人家稍微观察一段时间,他就漏馅了!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骗子冒充佛菩萨,目的是图名图利,贪受供养!他的所作所为极不如法,明处暗地杀盗淫妄,纸包不住火,终有被人发现的一天。惑乱众生,是教学方针与诸佛背道而驰,说的都虚妄不实的假话!鼓励大众杀盗淫妄。不是佛而冒充佛,这个罪业太深了!将大众误导向三恶道,这一项罪恶就够下地狱。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 、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这是世尊再次重复,不能妄语骗人!修行人一定要牢记!我们将心思用在老实念佛上,赶紧办妥自己往生净土的资粮要紧!世间的其他事都是假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那有时间搞这些冒充佛菩萨的闲事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记第四百三十六集,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