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 ,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我们再探讨【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何为承顺?承顺就是师承。我们既然学佛,就要遵承佛的教导,远离外道邪说。佛的教导是什么?今佛与古佛的教学方法有差别吗?此地的佛与彼地的佛说法一样吗?十方微尘如来的秘密法门,其实是公开的,没有什么秘密。一切诸佛教众生的主导方法都一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如此教化大众,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如是教化大众!释迦牟尼佛之前的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也是这样教化众生的。佛有前后古今,法无过现未来!
佛圣教化众生的理论与方法不会变化,是永恒的,无论那家的宗教,都不会背离这个原则。也就是说,一切正教的教主,都是十方微尘如来,不过恒顺众生的文化背景,善巧施教而已。
能够承顺圣贤教育者,必然事事如意;违背圣贤法则者,则命运坎坷!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懂伦理道德、富有生活经验的大圣大贤,他们是过来人,惯看秋月春风,教给后学的都是真材实料,没有水分的。我们看,【受领无失】,是全盘继承。佛家的五戒十善是众生幸福生活的保证,缺一不可。学佛与学其他宗教,都要严格遵守这一准则。修学有没有成就,这不要问别人,首先检查自己将五戒十善作到了几成!念佛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也要看自己够不够善人的标准!
【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依照圣教齐家,子承父业,无有不吉祥者。菩萨的愿力与众生的业力截然不同,修学圣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生的后代都是善缘所感,不让父母操心劳神。
所谓养女不教如养猪,养儿不教如养驴。恶缘感来的儿女,不但给家庭造成理不清的麻烦,危害社会,更闹心!管理养育孩子,父母要倾注毕生心血,不是简单事情。
要想自己的女孩子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荣宗耀祖,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不端正,孩子必然看样子。而父母光明正大,孩子就一开端就禀赋父母的正气,后面要好得多。
归依佛门以后,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所作所为一切向善,感的都是善缘相随!即便以前结下的恶缘,也会以父母眼下的善业而受感动,转讨债卫报恩,转报怨为孝养。
女性的美德是什么?端正福德柔顺。端正,不但是相貌清纯惹人爱怜,而且是行为端正,知礼守勤,识大体顾大局不慕虚荣。教育女孩子比男孩子费事,古人教育女子比教育男孩子更严格。不但要求她们的女红工作(缝衣做饭料理家务)认真仔细,更要她们规范生活细节,出不得半点差错。待字闺中的女孩子,除过与自己的直系亲属男性往来,其他男性是不允许靠近她的。被现代人集体批判的封建礼教,那里面精华不少!不能全盘批倒的。
福德柔顺是什么呢?是福德智慧双全。有福无德,福长不了,那是痴福。我们看到《红楼梦》这部作品,里面有个夏金桂,是个典型的泼妇;王熙凤,则是个烈货大贪,与福德柔顺180度的相背离,这两个女子就是典型的有福无德,最后的下场很不好。
女子身处柔位,要温和,要柔顺。性格暴烈的女子吃亏多:不是自己的婚姻不顺利,就是遭丈夫打闹的频率高,与邻舍合不来,搅家不贤,最后吃大亏的还是自己。受众人爱敬的女子,都具备贤德:性格温柔,通情达理,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具备以上美德的女性,人们都喜欢。观音菩萨成就众生的善愿,教给我们求好子求好女,从根源上解决众生传宗接代的大事,大吉大利,让得子得女者欢欢喜喜,有始有终。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二十一集,二0二三年元月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