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一中 如海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文殊菩萨实话实说,一切法无所有,必竟空,不可得!总结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提醒在会大众看破放下,勿要贪恋娑婆世界,勿为七情六欲造作诸恶。【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这是觉悟以后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是福德智慧圆满;妙,是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佛境界所观大千世界,佛陀解决众生的一切烦恼,游刃有余。世出世间,没有佛解决不了困难。
佛陀何以有如此殊胜的妙用?佛将烦恼断尽了!我们学佛学什么呢?学的就是断烦恼。众生的烦恼由何而来?佛眼看得明明了了:【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这个元明照生所的生所,是众生居住的大千世界。佛对尽虚空遍法界了如指掌,知道众生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也知道众生的依报环境为何成住坏空。众生如同无根的浮萍,所依靠的生存环境如同苦海,狂风大浪,危机重重。因此,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一心一意为众生建造安定祥和的极乐世界,成就一切大众修成佛果。这个所立照性亡,是佛陀慧眼独居,看到一切法空,虽然变幻作千百亿化身与众生和光同尘,但永远保持自己清白的本质,不被一切境界污染。佛能作到这个功夫,是佛清楚了一切法是梦幻泡影,根本不值得去牺牲伦常道德去追求五欲享受。
众生之所以贪名贪利,最后堕落在畜牲、饿鬼、地狱道,是我们目光短浅,被六尘烦恼所惑,认假为真,造作无量恶业,耗尽了智慧,折尽了福德,最后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受无量罪业。人的贪心不可增长,多一份贪则多一份苦,贪心越重,苦难越深。
文殊菩萨在这里简接的提醒我们,三途六道是众生心感之秽,极乐世界是众生心感之净,一切法从心想生。【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的这个迷茫,即一念无明。空与有是对立的。当我们执着空的一刹那,有,已经出现了。有是什么?就是文殊菩萨所说的依空立世界。世界万物从何而来?众生心之所变!说大千世界由我们心之所生,这很抽象,超越了众生的理解能力。但我们看看眼前的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产品,不往远处说,一百年前的人,谁能想到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从那来的?外星人送给我们的吗?天上无缘无故降下来的吗?都不是,是地球人发明创造出来的。这在一百年之前,如果谁说有这些高科技产品,那人们一定认为他疯了。可是,现实告诉我们,这不是疯话,人们需要什么,朝那个方向去进取,就能变现出梦寐以求的现实。由这个小小的道理,我们参学【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就不感到空洞了。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诸佛菩萨给我们吃的定心丸:我们的心,既然能造出痛苦的轮回世界,就能造出极乐净土!文殊菩萨这句偈颂,也是增强大众的信心,给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大众作了保证:心想极乐世界,一心一意持戒念佛修十善业,就会感得极乐世界出现。这不,当观音菩萨圆满报告了他的修学心得以后,极乐世界不就出现了吗!极乐世界为什么在这时出现?就因为观音菩萨的报告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对求生极乐世界产生了信心与愿心,阿弥陀佛及时回应,极乐世界应时出现。
如果大众没有这个心,即便极乐世界出现了,众生也不过看看希奇而已。佛菩萨示现瑞相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一切为了增强有缘众生修道的信心。所以,我们看到【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就不会因为现处娑婆世界而悲观消沉了,因为,我们心中有了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虽然身在娑婆,却坚定不移的修善念佛,今生今世,不过是无始劫来轮回六道的最后身罢了。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这个澄,是澄清,万缘放下,只想极乐世界;这个国土,当然不是娑婆乱世,而是清静无为的极乐世界。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极乐世界是众生心感之净,娑婆世界是众生心变之秽。这个知觉乃众生的知觉,是觉悟的众生,极乐世界是给觉悟以后的众生所居住的。那,我们觉悟的标准是什么?一心一意专精念佛,不杂修,不乱修,不沾染娑婆世界的名利是非,以求生极乐世界为目标方向,这就是觉悟中的大觉。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四十三集,二0二三年元月二十四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