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在我们看来,世界好大好大,但佛菩萨慧眼所见,三千大千世界不过是沧海一粟,小得可怜:小小琉璃器中装了一群蚊牤而已!而且,这群蚊牤很不本分,互相争咬,斗得你死我活,很痛苦也很烦恼,生生世世,永不停息。这就是六道众生所处的依报环境啊!我们的生存空间太小了,正象当人的心量一样狭隘:我容不得别人,别人也容不得我,互相杀伐!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记载的吗?为什么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属于我们的空间如此狭小?量大福亦大,心小则福小。被业力牵缠着、身不由己的困在三界牢狱出不去!
佛圣的空间有多大?无边无际!那里有觉悟回头的众生,那里就是佛所行处。【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这个沤,是水泡。空生大觉的这个空,是从三有烦恼中解脱以后的智慧境界。当我们看破放下,觉悟回头以后,再回忆当初处在迷惑颠倒之时的罪恶生活,前后判若两人!往昔刻骨铭心的恩恩怨怨,此时再行品味,淡若清风!这就是众生的心,能造罪恶,也能成圣,凡圣在一念之间。
文殊菩萨感慨万千的说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意思是,当我们解脱烦恼的束缚,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并无敌我!眼前所有的人事物,善也罢,恶也罢,亲也罢,仇也罢,不过我自性当中的一个影子、大海起了小小水泡,那值得我大动干戈与他相拼呢!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因为,别人就是我!如果没有我,如何能有他?他是我心之所变,识之所现,我这里一切归与寂灭,他就不见了!正如同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山河大地,梦醒之时,什么都没有。
我们仔细品味空生大觉的这个觉,是从梦中醒过来。佛家的空,是觉悟的代名词,自性德能的简称,空了烦恼,纯留智慧。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文殊菩萨再次重复说,烦恼非从外来,来自自己。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绝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都是当人自作自受!我们的智慧德能欠缺,处世不够圆融,如何能不伤害他人、自招休咎呢!有漏微尘国的这个有漏,是有烦恼有痛苦,福慧不足,日子过得不如意;这个国,即众生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各人业力所感。
三千大千世界,有没有个好国土?那我们首先要明白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地方?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火宅!住的都是博地凡夫,那有个好国土?三界凡夫都有烦恼、受恩怨情仇支配,都属于苦难众生,你不住有漏国土住那里?你的心不清净,如何能感得清净国土!心净则国土净!被名利是非污染得一塌糊涂,还希望过神仙生活好日子,这不是痴心妄想是什么!看似轰轰烈烈,事业干的很大,这个人真的幸福快乐吗!不,他比普通人更痛苦!因为他污染的更严重!
而大千世界多如微尘的国土,没有一个干净地方,那有一个快乐众生呢!这一切都是我们迷失本性以后的业力所感,用文殊菩萨的话说,即皆依空所生!迷失本性,无中生有,自找烦恼。
可不是吗!大家的日子本来应该都很好过,但为什么举步维艰,都过的很辛苦呢?我们到底能不能生生世世平平安安,一帆风顺?能!佛圣的教育就是本着解决众生所有烦恼而问世的,学佛修行,如果修不出这个成绩,谁还学佛!如理如法,照着佛圣教给我们的做人原则与修行方法过日子,根本没有不如意!这个道理太简单!我们口口声声回归自性,自性什么样的?纯善无恶。佛圣教给我们的学问,就是恢复自性本能!与一切善相符合,就是开发自性德能;与一切恶相应,则是背离自性!迄今为止,古今中外,你听那家的宗教教徒众作恶的!各教宗的归宿地——极乐世界也罢,天堂也罢,是给恶人设置的吗!都是接引善人的!身口意三业不善,感不来清净无漏国土的!【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四十四集,二0二三年元月二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