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346集

慧利 2023年1月30日18:52:58
评论
299

《楞严经》卷六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佛的福德智慧圆满,只要遇到有缘众生,都能善巧方便给于合适的方法让他修行受益,不舍一个众生。【圣性无不通】,是佛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说不同的修行法门,既让他欢喜接受佛法,又让他学有所成,绝不勉强他、让他去修不喜欢的法门。佛陀度化众生的的通达,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神秘,一切随缘而已。
就84000法门来说,净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是古佛今佛、古今大德共同认可的,但相当一部分修行人,无论大德如何劝说,他都不愿意修行这个法门!还提出很多批评意见。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勉强他了,传法的师父如果勉强他,搞不好将这个人接触佛法的缘分就耽误了!他不喜欢,没有动力去念佛,勉强不得!法师大德就要恒顺他,给他传授他所喜欢的法门,那怕这个法门很难修,只要他发心修学,就是好事情。
这不,我们眼前不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刚入佛门,什么都不懂,就修密,修禅,等等。有没有人提醒他专精一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有!而且还不少,但他看不起一句佛号念到底,认为那是没有文化的低等人所修的,他是上根利器,有文化,有思想,只会念一句佛号贬低了他!极力排斥念佛法门,就不要再劝他了,他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虽然大德师父明知道他这样修下去成就不了,但还很热情的赞叹他,鼓励他,让他继续修下去。
佛在《阿弥陀经》上明确的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能够深信切愿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那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侯补佛!非同小可,普通根性的众生那能轻易参透呢?如果人人对净土法门一听就信,信了就老实真干的话,佛就不说其他诸经了,只净土三经就够了。
佛为什么辛辛苦苦讲说三藏十二部呢?一步一步来,度不同根性的众生,应病与药,悉心呵护,慢慢培养。佛陀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我们必须学!到那山头唱那歌!到禅宗道场说法,赞禅;到密宗道场说法,赞密,等等。
那有同修可能要问:不给他说净土赞净土,不把他求生极乐世界的机会耽误了吗?耽误不了!在漫漫修行途中,让他去实践,去摸索,去探讨,去比较。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碰南墙不回头!君不见许许多多大德高僧都是日暮途穷、垂暮之年才归心净土、老实念佛吗!度化众生之事急不得!【顺逆皆方便】,这个顺,是根熟众生;这个逆,是未熟众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顺有逆,佛陀度化众生则有难有易:根熟的众生是听话的好孩子,未熟众生是忤逆子。根熟的众生,师父教他一句佛号念到底,他老实听话,兢兢业业,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改弦易辙,不半途而废。三年五载,不知不觉的成就了:站着往生,坐着往生,比名气很大的法师成绩更优异!是四众弟子学习的好榜样!
未熟众生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修禅,明天持咒,把自己修的很累,把师父教得很苦!结果如何呢?到死一事无成!
弟子没有成就,又是犯戒,又是捏怪,师父要不要生气?不要!当师父的将自己的责任尽到就行,弟子不争气,那是他的缘份只到这里。佛陀遇到这种弟子,心平气和,一点烦恼都不生:顺逆皆方便,他修到哪里算哪里。就跟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他只要吃好睡好不生病不闹人就行,那还指望他马上从事其他工作呢!
度化众生就是修行。佛陀度化众生如果生烦恼,那说明他是假冒佛!我们越修越烦恼,那说明我们是假修行,不是真干!同样的道理,要会理解。【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四十六集,二0二三年元月二十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