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蓄 ,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lì),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世出世间法必须遵守的美德。古今中外,干成丰功伟绩的人,都具备这样的高素质。而一败涂地者,都缺乏这个优点。佛家的六度般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佛为什么将布施排列在第一位?没有关爱他人的慈悲心、舍弃名利是非的清净心,智慧就开不了!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佛接着说,【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大集会,是公共场合。合掌礼众,是修平等心,平等对待一切有缘。佛氏门中诸法平等。捶詈的捶,是打,詈,是骂。任人打骂毁谤我,我都无动于衷,不生嗔恨,是修忍辱功夫。
在大型集会上,一大群熟人,里面有跟自己关系好的,也有自己的对立面,能够一视同仁,心平气和的礼敬,那不太容易。但如果我们长期忍辱精进,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将逐渐恢复理智,绝少造对立面。与人无争,于世无求的修行众最受大众欢迎。而人家平白无故捶詈毁谤我,一定跟释迦佛三月马麦一回事,无始劫的恶缘找来了。有理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理解对方,包容对方:人家打我骂我,给我消业呢!不能与他斤斤计较。因为我在觉,他在迷。我是大人,他是孩童。三岁孩子不高兴了,用他的小拳头打你几下出气,你忍心还手吗?大人遇到这种事,摸摸孩子的头,笑着夸赞他:敢打人,有胆量!孩子气出尽了,看到你笑着夸赞他,马上扑到你怀里来,跟你成了好朋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如果他打你,你用大巴掌狠狠的还他几下,不要说孩子受疼受惊大哭大闹记恨你,恐怕旁边的人都看不惯,觉得你太过分,这样一来,事情越搞越复杂。
有智慧的人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愚痴的人能将小事搞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清净平和,功夫在一个忍字上。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这是佛陀劝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活着,用有限的生命为大众服务。二俱捐舍,不是让我们糟蹋身体,不要身体,变成白痴,而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事事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心量将越变越小,最后小到无法再小,自己容忍不了自己,沉落到十法界的最底层——无间地狱。人生是一场梦,但我们要将这场梦往好处作。作场美梦,早上起床神清气爽,精神百倍;而作场恶梦,心惊胆寒,吓出病了。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为什么不拓开心量,广结善缘呢?
身肉骨血与众生共这句经文是说,任何人离开大众,无法独立生存下去。佛家的上报四重恩,其中有一条就是众生恩。我们走出门,脚下干净的马路是谁给你扫好的?你肚子饿了,吃的大米白面与菜蔬油料,是谁给你生产加工好的?你手里的货币,是谁给你设计印刷的?这一切都是社会大众的恩德,人人都是我的恩人,那有仇人呢?跟某人不和,有纠纷,视他为你的大仇人,与他不共戴天,说不定你买的车就是他辛辛苦苦加夜班造成的,没有他的辛勤劳动,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想到这,心里的怨气就消了。凡事多想他人的好处,如此,心也宽了,路也宽了。为什么念念记着曾经的不愉快,与人过不去,苦自己呢!
仁者无敌这句成语,我们仔细品味,心地仁慈者,能容忍一切人。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利益,即便别人伤害了他,他也反求诸己,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必定多福长寿,德高望重。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朋友越多,前途越平坦。广结善缘,包容别人,就是圣贤君子。对所有人与动物都存善心,回报我们的,是万事胜意,什么时候都有人帮你。礼尚往来,不会差错。【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记第四二九集,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