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七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 、饥渴、贫穷,应念销散。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 ,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要想度化众生,自己首先要为人师表。当人功夫不到家,烦恼满身,教化他人,人家不答应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佛陀教化众生,缘于自己以身作则,大众信服佛,愿听佛的教诲。而信奉佛圣教诲,能化解一切灾难,这绝不是迷信。
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贪嗔痴感得;盲聋喑哑,是六根功能不全的残疾人,当然也是恶业所感。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即人世间的三苦八苦等等,都是不善业感得。要想不受,你就别作!当人所受的,都是自己所造的,与别人不相干。
贼难、兵难、王难、狱难的这个贼难,是被贼寇抢劫、偷盗、残害,这种事情很常见,是受害者过去生中造下了同等恶业,或者今世为官一任,强取豪夺,钱财来路不正,绝不是偶然事件。兵难是兵灾,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大家看看眼前发生战乱的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倾刻毁灭,无数悲剧一时发生。母失子,子失母,悲凄万分。王难,是牢狱之灾,触犯国家法律被判刑伏法。风火水难是自然灾害,一场水灾、风灾、地震,几分钟夺去无数生命。饥渴、贫穷,挨饿受冻,是铺张浪费、奢靡无度,耗尽了福报,该受冻饿。
灾难虽然很多,佛给我们保证说,只要将悉怛多般怛啰咒持到一心不乱,都会一一解脱。一心不乱,就是持咒功德降伏一切烦恼习气,诸难应念销散,是真的。无论我们以前造了多少恶业,觉悟回头就好。佛家所谓的千年暗室,一灯明之,说的就是这回事。自己的烦恼断了,外面则风平浪静。外缘境界引发自己的苦受,一定是当人身口意三业不端正。凡事找自己的缺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 善知识是诸佛菩萨。一佛出世,千佛拥戴。佛佛联手,才能完成度化众生的大事。这个事善知识,是与诸圣诸贤志同道合,协助善知识教化大众。将悉怛多般怛啰咒持到一心不乱,就能讲经说法开启众慧。
【四威仪中供养如意,】这个四威仪,即行、住、坐、卧,一切规范,如意,是人人满意。一个人的修养,从行、住、坐、卧上就能看出。中国古人很讲究威仪:一个人有福无福,行住坐卧上就是先兆,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心地浮躁的人与内心世界清净稳重者,行住坐卧截然不同。当然,前者多祸,后者多福。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是用圣贤的风范影响大众,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人们见了自觉跟他学习,紧跟善知识的步伐。
说到这里,我们讲个故事,叫做《崂山道士》。一个人很想修成道业,就跟到崂山跟大德道士去修行。老师让他砍柴烧火,年复一年,他很不高兴,牢骚满腹,抱怨老师不给他传授神通变化,就让他干粗活。老师对他说,修行,就是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跟神通变化没关系。他听了就要下山,不学了。老师又对他说,道德水平没有达到圣贤的高度,给你神通也只能加重你的烦恼!你要神通打算干什么?
他摸摸头说,师父,您就教弟子学点本事,不然回去没办法对父老乡亲交代。老师问他:你想要什么本事?他说,穿墙越户,弟子很羡慕这个。老师说,行!我教你。但你日后跟着这个吃了亏可别怪我!他说,不怪,不怪!老师念念有词,从墙壁穿过去,墙壁一样好好的。他也跟着如是行持,成功了,对老师磕完头就下了山。
凭着这点本事,他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某天,他看到某钱庄的生意很好,就想一夜暴富,动了个歪念头,想穿壁而过偷一把。拿定主意以后,挟带了大口袋,穿墙进了钱庄。
面对着眼前的巨额财富,他忘乎所以,装了满满一口袋,心里想着这下发了。往出穿壁时,竟然忘了咒语,困在里面正好被人家逮着,锒铛入狱了。这就是不会事善知识,与修行的真实意义背道而驰,结果下场很惨。四威仪中供养如意的这个如意,即听善知识的教诲,有师承,在修行路上一帆风顺。【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百五十六集,二0二三年五月十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