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七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要达到一心不乱,将种种乱心收归自性,我们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精进。人生苦断,时间浪费不得。有智慧的修行人都选择专精一门,而愚钝顽固者,不自量力而广学多闻,学的很累,而收效不大,将时间白白浪费了。修行的目的是转烦恼为德能,将当人的慈悲智慧开发出来,不是表面上什么都知道,境界现前一塌糊涂。凡是了悟到专精一门的修行人,他都能修出成就,阿难尊者就是例子。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这是阿难尊者向佛请法:在修行成佛的路上,菩萨修行的诸多位次,他搞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现在修到了什么程度、距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位还有多远,更不知道众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乱,如何回归到原来未迷之前的境界,等等。尊者提问很及时,这是很多修行众都迫切希望知道的。
干慧之地是什么程度?后面都有详细说明。【四十四心。至何渐次。】这个四十四,就是菩萨修行的诸多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至何渐次,是尊者问佛,如何能一步步修到圆满佛果。【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修行目的这个目,是正确的目标方向,名入地中的这个地,是登地菩萨、十地的程度。【云何名为等觉菩萨。】这是阿难尊者的又一个提问,等觉菩萨的神通妙用如何?能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说明尊者的智慧德能在增长,他不愿意停留在现有的修行水平。乃至虚空法界如何而来,尊者也向佛请教了。以下的内容,就是佛一一解答阿难尊者的提问。尊者有问,佛当然有答。而且,释迦祖师将如此抽象难懂的问题答复的很详细。《楞严经》第八、第九、第十卷,佛都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说明。向我们讲说了修行成佛的全过程、为什么有三途六道、六道轮回是如何反复的,等等内容,非常精彩,我们要下大力气学习的。参学《楞严经》不容易,特别是后三品。
那,我们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同修大众要不要知道这些答复?如果是我,我不必要知道。有研究这些问题的时间与精力,我不如老老实实去念佛,一句佛号有一份收获,知道得越少越好!我们都在凡夫位,就算参透了佛陀以下的讲说,功夫还要自己去作!而专精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杀盗淫妄俱无,成功往生到极乐世界,自己不久就成佛了,什么不知道!千万不要让佛家的名词术语将自己搞懵了!我是不主张大众来学这部经的!果然能老实念佛,雷打不动的受持五戒落实十善,什么经都不要学了!学了受污染!实践证明,读什么经持什么咒都不如一句佛号到底效果好。三藏十二部,留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于别人行!这话让古人说对了。
讲说《楞严》,我们的目的还是将有缘大众接引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这是我们讲说的目的。一句佛号,将无始劫来的乱心替代过来,这个妙诀太重要!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修行位次,到极乐世界短短的时间都一一超越,很快回归常寂光净土,成佛了!那要搞这样复杂呢!万缘放下,老实念佛,这是成就的快通道。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陀回答弟子的提问,毫不避讳,度化不同程度的众生!佛必须让他心服口服,不从理论上说服他,他不肯继续修下去。三藏十二部,绝不是佛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满足一切有缘大众的需要!佛陀不厌其烦,有问必答。本来,说服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圆顿中的圆顿,大乘中的大乘!但大众无缘接受,佛就不能说了。只好顺着他们的意思往下说。从于凡夫终大涅槃,这个大涅槃就是圆满佛果。悬示无上正修行路,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精进。
【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这个刳心,即万缘放下。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何为离诸名相?即我们经常所说的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外界的一切拉杂,都是众生的乱心变现出来的!心灭了,诸相自然跟着随灭。离诸名相,是佛要求修行者将三大烦恼统统灭尽。【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这是佛给我们道出了世间众生从何而来,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百七十八集,二0二三年六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