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八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我们平常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口头回向出去,有这个心也好,但真正的回向是实干!这个满足神通,是菩萨度化众生的能力四通八达,本事有了。有本事,还要有般配的道德。在很多情况下,妖魔鬼怪的能力几乎与菩萨等齐,但最终败在菩萨手下,就因为德行不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佛事已,是做佛事业;纯洁精真,远诸留患,是德智双全,两袖清风,处理问题干脆利索,人人佩服;灭除度相,回无为心的这个度相,就是菩萨度众生但着相。何为着相?即度众生着度生的相:我度了多少众生,功德有多大。同行们在一起为此事互相攀比,惹出矛盾。离众生相回向位的菩萨,这个烦恼破了。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这个坏,是摧毁一切烦恼障碍,这个离,是远离名利是非,将这个功夫作到了炉火纯青。贪嗔痴是可坏,名闻利养是可离。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这是菩萨修行功夫几乎与佛等齐,度化众生法力无边,所回向的功德与佛一样大。等一切佛,就是与佛等齐。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这是菩萨心量同佛,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到,度化众生无不成功。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这是菩萨打破了对立,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佛,与众生和光同尘,虚纳三界万方为一个自我,众生之苦即菩萨之苦,众生之乐即菩萨之乐,度化众生得心应手,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自在无碍。功德藏,是处处功德。无有过错。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这个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是什么?就是难行能行,难度能度,能将上中下三根众生同时度出成就。具体是什么呢?我们参考《阿弥陀经》就明白了: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将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妙法普及给一切有缘,促成修行大众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可见,参不透念佛求生生极乐世界一法,菩萨就不可能随顺平等度化一切众生。净土念佛一法,收机最广,度众最多。没有这个妙法,菩萨如何度得众生?84000法门,古今大德公认净土为首选。
地中各各生清净因的这个清净因,就是将净土一法推广到每个有缘心中,佛号不离心口,处处播种成佛的种子。依因发挥,是既劝上根人往生极乐,也劝中下根性往生极乐。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六凡四圣,统统度尽。取涅槃道成就佛果,诸佛都是在极乐世界毕业成就的。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将三根大众统统劝归极乐世界,菩萨行则船遇顺风,畅通无阻。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菩萨修到这个位次,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就是菩萨的真根。这个功夫实在不好修,但菩萨修成了。看到别人不顺眼,菩萨马上就反省自己,我的心地受污染了,这不是人家的过错。六祖能大师说的好: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六祖能说出这样精辟的经典金句,他不是古佛乘愿再来,也证到回向位了!证不到,他就说不出。十方众生皆我本性,能见到这个真相,心中就没有是非人我,一切法平等。佛说得好: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用做梦来比喻,人人能参透!但人人参透,境界现前,为什么还情绪波动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0五集,二0二三年七月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