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九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色阴第一魔考是身能出碍、穿墙越户,我们淡然处之,就通过了魔的考试,往后一路顺风。这段经文,佛说色阴区宇的第二魔考:修行人精进用功,年深月久,有了一点功夫。某天,忽然看到自己身体内外透明,五脏六腑清清楚楚。不但如此,还看到肠胃中有蛲虫蛔虫等寄生虫,不由自主的用手将虫子捉出来。但这个现象消失以后,手里的蛲虫蛔虫还在,皮肉身体完好无损!过后想起来很害怕也很神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佛说,这也是件好事,说明修行人有点功夫了,但距离证果远远不够。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探讨过了,这里就不再多说。遇到这种现象,用平常心对待!还是严持戒律,精进用功,也不必要向别人宣说,默默无闻,象什么都未发生过一样。若将这此奇特经历当作自己的能耐,修行功夫到此为止!在群邪的纠缠下,必堕三途无疑。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个魂魄意志,泛指神识。这是色阴区宇的第三魔考。内外精研,是身心清净。修行人忽然听到空中有颂经说法的声音,听者有问,讲者有答,清清楚楚,字字分明。还有十方大众的赞叹附合声,宛然是法会道场!但这种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四周空寂,什么都没有。佛说,这种现象还是自己神识变现出来的,不足为奇,更不是证果成佛。
比如大梦当中,我们梦到很多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大家在一起谈说议论,这不足为奇,人人都经常遇到。梦中的人、事、物,不是外来的,都是自己神识变现出来的!修行人在定中遇到这种现象,根本不值得奇怪!我们经常看到佛经上记载的说法道场等等情景,有所思则有所见。用平常心对待就是好事;若居功自傲,就被魔利用了。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色阴第四魔考。 毗卢遮那,即遍一切处如来、《华严》教主;天光台,即佛说法的地方,光明庄严。色阴第四魔考,更加诱惑人!
功夫越到高处,境界越难分辩。因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一门深入!念佛人只认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别的佛菩萨出现,一概旁观!对于各种瑞相都用平常心对待。修行的功夫是烦恼断了多少,而不是瑞相见了多少。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天天见佛,天天听佛讲经,见佛见菩萨再平常不过了!但成佛的事情还要自己亲自作功夫!极乐世界的大众每天供养十方诸佛,是在一切境缘当中磨练自己,将贪嗔痴慢、是非人我、五欲六尘的烦恼统统断干净。在此地偶然见到某尊佛与佛国土,那情形远远不如在极乐世界看的真切,没有什么稀奇的!
这个澄露皎彻,内光发明,是心地清净的意思,暂时的清净很容易消失的。没有证到阿罗汉果,都靠不住。修行人在清净的时候,忽然看到遍虚空金色晃耀,万物化作十方如来,毗卢遮那佛高踞法坛讲经说法,千佛万菩萨围绕听闻,宝莲佛光互相映彻,庄严无比。但随着定功消失,这种现象很快不见了。佛说:【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这个心魄,是心意识。学佛人见佛是因为耳濡目染,时间久了,梦见佛或者定中见佛,都是前有印象、后有所见。对于不学佛者,他见到这种现象的机会就没有。说到底还是心意识落下了对佛的记忆,偶然出现,情理当中的事。
佛说,凡诸有相皆是虚妄,教弟子离相,包括见到的一切瑞相,都不能执着。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些幻相,更不能拿它当功夫!佛住世当年,不允许弟子用神通度化众生,原因很简单:神通之事,最容易迷惑人!没有一定修行程度的人,经不起三下两下就迷上神通了,要走火入魔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魔也有神通!他混淆视听变作佛也用神通的话,众生就佛魔难分、无法修行了。见到诸佛,如如不动,这就是禅定功夫。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百七十三集,二0二三年九月十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