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受、想、行识,前面,探讨圆满了色阴,接着探讨受阴,何为受阴、受阴是怎么来的?我们参考《楞严经》,佛说: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 ,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 ,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说得很好,受阴也是无中生有,虚无缥缈,根本不值得我们苦苦贪求。但现实当中,人们就被受阴牵缠,造下了无量罪业。 受阴,具体到我们的身体上,是冷热疼痛,迫使着人们必须冬穿棉、夏穿单,冬天增温、夏天降温。而身体的疼痛则令人恐怖。对于身体最基本的保护措施,佛家并不反对,修行人吃饱穿暖、有个小房子遮风挡雨,身体冷不着热不着就好。
在生命攸关、身体处在极大危险之地,佛也很理解众生,则让我们急念阿弥陀佛圣号、或者观音菩萨圣号,就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从这个观点出发,佛圣是慈悲的,说法恒顺众生,给学人留足了尺度。当我们的修行功夫到达一定程度、五蕴烦恼断了,身心融入虚空法界,则不受冷热疼痛的约束:水不能溺,火不能焚,刀砍不死,自由自在了。
那么,我们从何处着手破除受阴、回归无障碍的的自由境界呢?从断贪着手,贪为苦本。份外强求满足身受的需要,造作杀盗淫业,这必然要招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与饥寒暑热。我们看看堕落三途受大苦难的人,都是造了杀盗淫业者。贪求美服,人们不惜杀害动物的生命,剥皮抽丝,欠下无数命债,与无量众生结下了血海深仇,杀生吃肉业一样。而杀盗淫妄业,多出于对身受的执迷,贪吃贪穿贪住贪淫,这就受阴最大的迷惑。
儒释道三家的圣人都教弟子格物致知,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样的教学宗旨就是破五阴。我们务必将自己的生活水平往下降,人到无求品自高。始终把握好一个原则:物质受用,与最穷的人比较;道德水平,向最高尚的人看齐。如此,菩提道上则一帆风顺。
而道业成就的先决条件,正是耐得清贫寂寞。我们看看近代佛门大德,来果老禅师,印光老法师等等,都住个小房子,穿件百纳衣,生活费用极少。正因为这样,魔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成就了一代伟业。凡是好出名、一味贪求物质享受者,他绝对修不出成就来,结果无一例外堕下三途。
我们再看看《楞严经》上着魔的这些修行人,本来修得好好的,因为经不起名闻利养的诱惑,最后沦为邪魔外道,害人害己,师与弟子俱陷王难。佛家的素食独身、清心寡欲,儒家的格物致知,温良恭俭让,不但培养了学人慈悲善良的美德,还将一切邪魔拒之门外。能自觉自愿的断杀盗淫妄,五阴不破自破。
历代经家都承认《楞严经》最难讲,其实,《楞严》一点都不难:佛说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与世界的成就,我们就深刻体会到了《观无量寿经》上、释迦佛的那句格言:是心是佛,是心做佛。这句话引伸到六道凡夫这里,即是心是魔,是心做魔;是心想六道,是心造六道。一切不如意境界都是自己的恶心恶行造就的,与任何人没有关系。
而且,佛在《楞严》一会还给我们倒出了家底:借文殊菩萨之口说,末法时期修行的大众,只有效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一法方可成就。这样参学楞严,就抓住了破五阴的妙诀,学习楞严就得到了应有的收获。佛门修行,古大德说得好:一经通一切经通,缘与佛家的任何一部经都是教学人断恶修善、持戒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我们果然能严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一门深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十方三十一切诸佛说法的秘要都在这里,破五蕴就不在话下。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八集,二0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