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3集

慧利 2024年6月25日20:15:11
评论
170

《心经》讲记
前言(3)
佛陀十二年说阿含,讲说了四圣谛、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十二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四证净、轮回、善恶报应等论点,座下弟子经过八年的学习与实践,修学境界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大众都希望佛说得更深一些。其实,阿含时,佛已经将该说的说完了,虽然阿含诸经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依照阿含时的教学内容,了生死出轮回者大有人在,这个成就,体现了佛一时所说的诸经就是五时所说的,我们在修行上一门深入,一经通则一切经通,不必要将佛陀五时所说的诸经都学一遍。
虽然佛在般若时与法华时说得深,但总结起来还是教学人断恶修善、去伪归真,如此,我们就不要神秘般若时的诸经了。阿含下来是方等,方等时,佛陀接着阿含时的基础说了十二年,里面有大乘诸经 ,也有小乘,说的比阿含时深一些,但不外乎精严持戒、如法修行,三根大众都能听懂,听了以后依教奉行,程度也提高了。
方等时,其中以净土法门为主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佛反复讲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及时的。净土诸经,由印度传到中国的《无量寿经》原著多达七个版本,其中有说四十八愿的,也有说二十四愿、三十六愿的,说明释迦佛住世当年反复讲说这部经,以提示大众对净土法门的认识。《无量寿经》在方等时占有很大的比重,加深了学人对净土一法的深度认可,净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在佛弟子当中广为流传,成了大众热切关注的的法门。
因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人人修行都能当生出离轮回,成就佛果。八年说方等,大批学人修得念佛三昧,佛法在古印度的声望出类拔萃,人人喜欢修学,这是净土宗对佛教的贡献,方等时,是佛陀说法的中枢,大众很容易接受佛的教诲,缘于佛说的贴合大众的程度,因因果果、诸戒分明,这是众弟子看得见摸得着的。
十二年阿含加上八年方等,佛已经说法二十年了,这二十年,1250常随弟子都证到了大阿罗汉,其他的徒众,证到阿罗汉果位的、菩萨果位的都有。烦恼比以前轻得多,但尚未断尽,佛接着二十二年说般若,让大众继续断除微细烦恼,就说到了空法。佛家的空法,是将烦恼彻底断尽,并不难懂,更不神秘;而佛家的诸法实相,就是烦恼断尽以后的纯智慧境界:一切法无所有,必竟空,不可得;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圆满自性不染纤尘。
佛陀二十二年说般若,给我们留下大般若经六百卷,其代表作品就是《心经》与《金刚经》。《心经》一开始,佛就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是什么境界?是转识成智、烦恼断尽以后的大自在境界,观音菩萨做到了。般若大智,表现在观音菩萨这里如何落实?我们看看观音菩萨的身份就明白了: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教、极乐世界的第二任教主,阿弥陀佛的接班人。如此高深的般若大智,我们到那里去证得?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证得。
六百卷般若的境界,自然离不开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因为不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断烦恼,般若大智,凡夫众永远望尘莫及。佛说般若,所面对的是上中下三根大众,如果观音菩萨不以念佛妙法导归大众往生极乐世界,凡夫众就无法修学、阿罗汉与大菩萨修学也难以进展。《楞严经》也是佛在般若时说的,当时的阿难尊者证到初果阿罗汉,还抵抗不了色情与幻术,差点犯下了大错,佛借此因缘说了一部《楞严经》,让我们消除尘染,恢复清净。虽然楞严会上的二十五位大德都是以断六根六尘六识烦恼而成就,但大众一致公认《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适合一切大众的根性,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也是念佛闻佛号断尽了烦恼。
《心经》的心,就是六百卷般若的核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大智慧。我们学习《心经》,还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为主修,心经作为参考,以帮助我们看破防下,提高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佛陀第五时说法,是法华时,法华是对佛一生说法的总结,多宝如来的复活,亲自证明了释迦佛一世说法没有错误,所说都是对的,如法修行都能证到佛果位。而贯穿释迦佛一世说法的核心,就是受持五戒、落实十善,临终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妙法,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六道凡夫,收机最广、成就最高。我们学习《心经》,将粗劣的烦恼用佛号压伏住,将微细的烦恼也用佛号压伏住,成佛就有希望了。《心经》讲记第三集,二0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