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11集

慧利 2024年7月5日14:56:14
评论
180

《心经》讲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阴之第四阴是行阴,很多人对行阴是什么参不透,行,是动的意思,尽虚空遍法界是活的,佛境界也是活的。我们自性的四大能量与三大功能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地、水、火、风,这是能量,这个能量佛有,六道众生同样有,佛没有比众生多出一点能量。而空、见、识,这是自性的功能,能具造百界千如,能成佛也能下地狱。这七大要素,谁也消灭不了。成佛以后也不增多、堕下阿鼻地狱也不减少。由此,我们就明白了人没有死,一切众生都没有死,因为自性本具的识能不灭。
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行阴是什么意思了:就是无穷无尽的念头一个接一个,跟流水一样滔滔不绝,永不停息。儒家大德所叹息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念头,这个行阴,不以我们睡眠而中断,也不以肉体生命终结而停止,永远流动不息。净宗十祖的法号名为截流,以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学习了《楞严经》以后我明白了:祖师大德就是用阿弥陀佛圣号将如同瀑布一样的念头打住,恶念善念都转为净念、恶缘善缘都转为法缘。可见截流大师是深参了《楞严经》的饱学大德。虽然大师学问高深,但修行上依教奉行、一门深入,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拖泥带水,干脆利索。
其实,不只截流大师一位,诸多大德都是在晚年转回到净土一法的。这样说,念头流转是自然规律,行阴有什么坏处呢?行阴,是念头污染以后的浊流,不清净,泥沙俱下,危害多多。我们从无始劫到现在轮回六道,恶念占了上风,缘于我们在三恶道的时劫长、三善道的时间短。八识五十一心所,善心所只占十一个。也就是说,我们如同行云流水般的念头,绝对是恶念多于善念。身为凡夫,善是假善,恶是真恶。我们少得可怜的十一个善心所,还是加杂的六道善业,这本来就充满了罪恶。破行阴,就是将恶念善念都转为净念,净念者,无六尘烦恼与五欲困惑,无名利是非。
而我们的念头有多少?一弹指间就有亿兆之多!我们能感觉到的是粗念,细念,到了八地菩萨的程度才能感觉到。因此,每个人的前途如何,自己根本不知道。念头太多太复杂,带给众生的是仿偟不安、无常变化,所谓人生无常命无常,这就是行阴带给我们的烦恼。而截流大师用阿弥陀佛圣号将流念截住,修得念佛三昧,大师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自由自在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
关于行阴,我们再参考《楞严经》上的一段经文: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 ,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 。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佛给我们说,行阴也是无中生有:一念不觉生无明,境界为缘长六粗。那我们现在已经从清净自性迷出来了,念头无法控制,怎么办?办法当然有,要不然,佛还说法干什么?要想自己作得主,就得将名利心转为清净心。众生的念头之所以太多太杂,就是被名利躯使着。我们常说的佛菩萨处在定中,这个定,就是佛圣淡泊名利,永远处在清净境界。圣人的教学精神就是让众生不受名利的诱惑,一旦染上名利,苦难就开始了。
行阴,说到底就是名利心,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位圣贤图名图利。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我们不要将这句经文理解得太难参:就是将当人的名利心是非心断干净,五蕴破除了,烦恼世界就不见了,我们也不受种种需求的困扰,解脱出去了。最明显、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极乐世界的物用充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等等,好处说不完。
极乐世界是念佛人的名利心造就吗、贪求来的吗?都不是,是自性德能变现出来的。因此,人的心越善越厚道,生活越如意;越恶越刻薄,起心动念都是财色名利,他越贫困、人缘越差,不成佛不知道成佛的富贵。佛圣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菩萨看三千大世界与众生,只不过琉璃器中装了一群蚊牤。而堕落三恶道者,那个不是被名利心蛊惑、造了杀盗淫妄业的?佛家度化众生离苦得乐的理论与方法,就是教众生将负面转为正面,这走到那里都说得通。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心经》讲记第十一集,二0二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