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5集

慧利 2024年6月25日20:16:30
评论
156

《心经》讲记
鸠摩罗什大师与玄藏大师的译本各有特色:罗什的译本详细,玄藏的译本精简,但意思都一样。后世学人采用玄藏大师的译本,我们就恒顺大众讲解玄本。而两位大师的经历,玄藏西天取经比罗什大师艰难得多。唐王朝刚刚建立,周边国家不服李唐政权的很多,玄藏法师西去的路上布满了陷阱。少数民族未经开化的国家,以渔猎为生,茹毛饮血,那真吃人的。《西游记》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有玄藏法师的真实经历为素材。
取经途中,玄藏法师多次受到生命威胁,但他牢记着佛圣的教诲: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急难恐怖之时持念阿弥陀佛圣号就能解脱苦难的真言,因此,他每每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经过重重困逆之后,接下来是顺境的考验:由于法师品貌端正,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智慧充满,是位出色的人才,受到各国领导人的赏识,都想将法师留在自己国家,甚至不惜送上名门望族的美女。但法师毅然决然破除一切障碍,越过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与众多的国家,最终走到目的地: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开始了校对翻译佛经的工作。
经过长期的译制校对,他对中国前辈的译作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有佩服。回国以后,他将印度带回的原经展现给当代学人,并将之翻译出来,再与前辈大德相比较,大家都无话可说、老实修行了,这是玄藏大师辛苦努力的功德。大唐王朝之所以能够高居世界第一强国,与佛教的鼎盛自然密不可分:人的福报来自修德养性,在中国的唐朝,几乎家家户户都熟知佛教,人人都能自觉遵守清规戒律,这是唐王朝强大的根基,其中玄藏法师的功德不可磨灭。
我们再探讨经题。
般若波罗蜜多六个字,般若是智慧,波罗是彼岸,蜜是到,多是语气词,即了。整体说,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到达无烦恼的智慧彼岸。彼岸世界在那里、此岸又指什么地方?彼岸是成佛,此岸是六道轮回。我们通常将佛说的诸经叫作乘,这个乘,就是舟船,将学人载运到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的佛果位。心经,心是核心,经,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永远都正确的圣教。事实证明,佛圣的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被后学遵崇为经,这是后人在肯定前人。
我们再探讨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的开始。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在般若会上,观音菩萨的修行功夫相当深了,得大自在,无诸烦恼,是大众学习的榜样。观音菩萨为什么叫作观自在呢?自在二字,是菩萨修持的功夫:不受生死轮回的限制,不被五欲六尘所污染、不跟着名利是非造诸恶,游化世间,随缘度众,这就是大自在境界,因此,将观音菩萨叫作观自在菩萨,意义就非常深刻了。
观音菩萨在佛教界知名度很高,在道教也不例外,我们看到,很多道观也供着观音菩萨的圣像。原因不外乎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接班人、极乐世界的第二任佛,法缘非常殊胜。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即便佛说般若,也最终以导归大众往生极乐世界为圆满。因此,观音菩萨在《心经》登场,就给我们作了提示:无论修行到什么程度,都不忘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般若即智慧,但智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释迦佛五时说法,都在劝弟子断恶修善,去伪归真,这就是开发学人的智慧。智慧,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佛教修行的指导思想、学人成就的最妙法与最高境界,不神密。谁能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一门深入,精进到底,谁就能当生成佛,最高的智慧就是最简单实用的念佛法门。
在佛家84000法门当中,古今大德公认净土念佛为第一。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当然会不失时机的将第一法门传授给大众。【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观音菩萨的智慧到达了顶峰,距离成佛近在咫尺。行深二字的行,是修行功夫,深,是修行的程度之高。佛说般若时,长期跟随佛陀的大菩萨众功夫当然都很深了,他们看得破,放得下,淡泊名利,示现千百亿身相度化众生,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最终将有缘众生引导回阿弥陀佛座下,永出轮回,刹那成佛,这就是功行高深,与华严一会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一个道理。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五集,二0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