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记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在修行上,断烦恼没有先后次序,不要听说烦恼分为三等,我是凡夫,我就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与无明烦恼是菩萨阿罗汉的事,这就想就错了。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烦恼是一体,只不过前者重后者轻。跟得病一样,阿罗汉菩萨的病轻,凡夫的病重。修行,也跟服药治病一回事,药方用得对,服到最后病越来越轻。无明烦恼,就是大病将愈的时候。
治疗三大烦恼病,佛家的统一药方是受持戒律、专精用功。初学如是,八地学人亦复如是。如此,我们现在持戒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三大烦恼就在同时断除,这个方法恒古不变,永远都是正确的。跟闻思修三慧一样,是一体,闻经明理以后就自然诸恶不做、众善奉行,修行功夫就在其中。无无明,是无明烦恼断干净了,断干净以后就到了佛果位;亦无无明尽,是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对立,清净常寂光净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有对立就有障碍,无对立便无障碍,到了佛境界,我们从佛留下的诸经就能看出来,佛圣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视一切众生是自己。众生敬爱佛,佛救度帮助他,众生害佛,佛还一如既往,不记任何众生的仇。佛知道,众生只是一时迷惑,他一旦觉悟了,绝不会再干糊涂事。总是盯着别人缺点不放的人,他身上的缺点越多,这是肯定的。而满口人我是非者,正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仁慈智慧者绝不说别人的长短。
而缺乏包容心,心量小到让他人过不去,这个人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容不得别人就容是不得自己,后面将无路可走。断无明烦恼,是将残余的烦恼习气断彻底,把自己修成完人,如同瓶子的酒倒干净了,里面残余的气味也要出尽。佛圣教化弟子拓开心量,给我们道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万物与我是一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劝导我们要修出大慈悲大智慧,不与人对立,不与事对立。
弟子们听不懂,佛就用作梦比喻,梦中的一切人是自己心识变现出来的、梦中的山河大地也是自己心识变现出来的,谁也没有能力跑进你的梦境中去。当大梦醒时,什么都消失了,正所谓来无影去无踪,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细细思量,果然不可得!因此,古大德形容觉悟以后的境界:梦中分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既然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为什么不清净自在一切随缘、要给自己招烦恼呢!佛让弟子从深处明理,放下对立,人事与我浑然一体,不分彼此,都是我心识变现出来的,还有什么彼此之分、过不去的!如此,尽虚空遍法界就在掌握当中。
佛有没有身形?没有;佛在那个地方?佛无处不在,遍一切处,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恢复自性德能以后就是这样的。我们羡慕佛,当自己恶断尽、善修满以后,就跟佛一样了。这样一说,修行成佛就不神秘了,事实上成佛不神秘,用古大德的一句话总结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为佛教。佛是这样教弟子的,佛也是这样行持的。佛的遍一切处身遇到众生缘熟,则能变现千百亿化身,身体力行引导众生弃恶向善,自性德能无穷大。
破一品无明,证一品法身,就是将错误缺点通通改正过来,佛经常给我们教诲的回归自性,就是将三大烦恼断干净。严持五戒、落实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回归自性的最捷快办法,念阿弥陀佛圣号就是念自性、破无明。阿弥陀佛圣号译作中文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光表智慧,寿表福德,自性德能无量无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我们万缘放下,专精念佛,每声佛号都在破无明:念头的不善是无明,身口的不善也是无明,一切暗昧愚痴都是无明。修行人用五戒修身,佛号摄心,修到无恶念也无恶口恶行,无明就消失了。破无明不难,难在对无明参不透,理论方法不得当。一门深入,专精念佛,无始无明如同冰遇热汤,顷刻化解。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二十七集,二0二四年七月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