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经》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 译
主讲:印正老师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我们继续探讨善导大师的解文【又出家者。亡身舍命断欲归真。心若金刚等同圆镜。悕求佛地即弘益自他。若非绝离嚣尘。此德无由可证。此名依止住也】
这是善导大师对出家众高度的评价,大师所说的都是事实。我们不往远处看,就说一百年前的中国佛教界,那风气不一样的。社会大众普遍的尊敬出家人。和尚师父到谁家化缘,就算再穷的人家,都乐呵呵的将自己家里的好东西供养出家人,自己吃差的。出家人到谁家化缘,是谁家的荣耀。
大众如此看重出家人,并不是无缘无故盲从迷信和尚,而是出家人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清苦的修行生活,精进的功行,正直的人格,渊博的学问,能解决地方大众的苦难。
地方上,家宅不宁,疾疫传播,家庭不和,风雨不时,等等问题,大家解决不了,都去寺院求教出家人。大德高僧相机说法,将博大精深的佛教精神借机传播给当事人。
劝大家断恶修善,灾难自然化解。人们对出家人的话,不怀疑,出家师父怎么说,大家怎么做。出家和尚是社会大众的导师,对信众负百分百责任,代表佛陀住在世间,自己带头力行佛教,他们念经,念咒,清净心感得龙天善神降福人间,造福一方众生。
我们看看,过去的中国社会,每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做好吃的,先上寺院供养佛僧,不供佛僧不供祖先,自己不敢吃的。而寺院的经济来源,年节时头收的钱物,就够一年的用度了。出家人从不开口问信众要钱,但需要钱物的时候,自然有人送上门来。这都是出家人德行感招的,人们信任出家僧。
【亡身舍命断欲归真】是放下了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了身见,行人难行,受人难受,住在清净阿兰若,专精念佛颂经,成就自己,祈福众生。这是出家人的大定功夫。
地方上有这么一班修行师父,则少灾少难,大家能感到的。而出家众呢,每当地方少有不幸发生,都要诚心诚意的在佛前检讨自己,承认自己修得不好,枉受了十方供养。出家众心若金刚,不为名利所惑,严持戒律,以身作则,让身行不端者见之生惭愧之心,从而改过自新。时时处处都在引导大众改过向善。人们在出家人身上找不到过失。
谁要是无中生有,给僧人造谣,报应很快的。我们将成绩做出来,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在社会大众普遍看不起出家人,问题还在我们这边。我本人在很多次劝大家不要盲目出家,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出家遇不到明师,与地狱仅一步之遥。这是我对同修大众的忠告。
【非绝离嚣尘。此德无由可证】
善导大师在这里也说,自己如果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在修行上有心得有体会,出家的日子你注定过不下去。出家,比在家难度大多了。大锅菜,通铺,早上天不亮起床,争分夺秒的用功,绝禁男女往来等等清规戒律,没有一定的功底,那真要你的命!很多人出家以后,还俗了。这还算好的。
而暗中偷犯戒律,以出家身为非作歹者,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我们这就明白过来,古代为什么出家条件那么高,意思就是,把丑话说在前面,你没有这些条件,你就别丢人!
出家是严肃的事情,不能马虎。印光大师,一辈子只收归依众,不收出家众。现在看来,老大德是明智的。
你想求福求慧,离苦得乐,欢迎你。老和尚给你受个三归依,然后传法给你,让你回去精进念佛。这就够了。末法时期的在家人,老实念佛,其成就超出出家人的比比皆是。
反倒,出家人忙与应酬,早把自己用功耽误了。现在的寺院很多都是旅游观光的场合,出家师父从早到晚忙着接待宾客,那有时间研究经教?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精进功行,烦恼习气绝不会无缘无故断掉的。遇到孽缘,必然做出烦恼事情来。大风气大环境如此,印光老法师慧眼明察,劝大家不要出家,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自己家里就是最好的道场。
或者,有条件的话,大家成立一个念佛堂,节假日,依众靠众,精进念佛一两天,都有不同凡响的收获。释迦牟尼佛早在3000年前就给我们打招呼了,末法时期,女人精进。修出成绩的基本上都是在家女众。
我们既然能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既然能自觉自愿的严持五戒,精进念佛,其成就,不待命终,现在,就有大受用。不要搞形式上的出家,要实惠,实惠就是自己当生修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关键问题,希望有缘同修不要本末倒置,弄巧成拙。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
《佛说观无量寿经》
第十四集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