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二 譬喻品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闻是法音, 得所未曾有, 心怀大欢喜, 疑网皆已除。昔来蒙佛教, 不失于大乘, 佛音甚稀有, 能除众生恼,我已得漏尽, 闻亦除忧恼。 我处于山谷, 或在树林下,若坐若经行, 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 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 演说无上道。】
佛经当中的偈颂,都是重复前面的内容。为什么重复说法呢?听众有早来的,有晚来的,晚来的人没有听到讲说,用偈颂说出来,大家都欢喜听。这段偈颂有个【呜呼深自责, 云何而自欺】 是尊者劝有缘大众不要自己骗自己。何为自己骗自己?是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当人做过的恶事不思悔改,变本加利。
一味掩饰自己的缺点,就跟蔡桓公对待疾病一样,不趁着病轻及时治疗,最后病情恶化,要了命就晚了。诸圣的教育就是教学人及时改过,断恶修善,除此之外,还说了什么?全球的宗教有好多家,儒释道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教义如何;基督教、天主教,清真教,等等,那家的圣人教弟子学坏的?正教与邪教的区别就在这里:一个教人学好,一个教人学坏,差别就如此。
因此,我们对待自己的毛病习气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断恶务尽,修善务圆。商汤王,是中国历史上的圣王,他将改过断恶当作洗澡一样,当场洗干净,不留到明天,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跟释迦佛说的一模一样。
【金色三十二, 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 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 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 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 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 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 我为自欺诳。 我常于日夜, 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 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 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 筹量此是事。 今闻佛音声, 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十力无畏,十八不公法,这是佛在果地上的威神力量,能降伏一切魔恼。在这里,舍利弗尊者说,他得到了佛的真经。何为得到佛的真经?就是全盘接受佛的教诲,绝不违逆恩师。尊者检讨自己:我之所以没有佛的十力无畏,十八不公法,与佛的三十二金色身相,不能坐道场说法度众,就因为自己有种种缺点,这些缺点折扣了我的自性德能,要尽快改过向正。
【我本著邪见, 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 拔邪说涅槃。 我悉除邪见, 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 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 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 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 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 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这是尊者讲述他的修学经历。佛度化鹿野苑五比丘以后,又接着降伏火怪,度了三迦叶兄弟,对摩揭陀国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之深远,令舍利弗、目建连这样的贵族阶层刮目相看。尊者未归依佛门之前,是婆罗门外道。婆罗门教到底如何呢?我们讲个故事大家听一听,就知道婆罗门教并没未出轮回。
婆罗门教徒看到牛死以后生天了,就非常羡慕;而看到人死了以后下了地狱,堕了饿鬼,就厌恶人身,从此以后学牛吃草,住牛棚,给人家拉犁耕地,很辛苦。他这样修苦行的目的就是希望死后跟牛一样生天。结果,不但没有生天,死后真变成牛了。这是为什么?他不知道牛为何生天、人为何下地狱的原因。牛生天是因为这头牛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替人们耕作,修了生天的因;而人死以后变饿鬼下地狱,是因为人造了大罪业。婆罗门教的修学程度只到这里。
我本著邪见, 为诸梵志师,这是舍利佛当时的境界,他承认自己知见不正、婆罗门教修得不究竟。梵志,就是婆罗门教。佛成道以后从未去别的教拉信徒,都是大众自觉自愿来听佛教化的,舍利弗也不例外。
未闻佛法之前,那个人不是罪人?杀生吃肉,纵情声色,这是凡夫众苦苦追求的人生价值,谁干净!遇到佛陀教诲以后的舍利弗如同熬过漫漫长夜,终于见到了曙光。缘于佛家的五戒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说出了他的心声。尊者是位自强不息的修行人,原以为证到阿罗汉果就了不起,结果发现自己比之佛圣,还不到半山腰,还要继续修持。幸亏自己跟佛到底,没有半途而废。
【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 佛以种种缘、 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 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 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 亦皆说是法。】开始学佛,对佛与魔分不清楚,这是正常的。那初学大众如何修持才算如法、如何能一步步走向正规?这个话题很深,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四十七集,二0二五年三月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