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二 譬喻品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说三界是火宅,确实是火宅:欲界三苦俱全,苦苦、坏苦、行苦,三苦逼身就是大火焚烧。苦苦,是众生从生到死苦恼重重,生时苦痛,老时苦痛,病时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坏苦,是身相有坏散,居住的环境有坏空。行苦,是念头一个接一个,混杂着杀盗淫妄、六尘烦恼,如同行云流水一样无法控制,遇缘造恶,招来无尽烦恼。
我们展开历史,再看看眼前,人类过的是什么日子!整天打打杀杀,不停手。辛苦建造的家园,经不起一场战争就化为废墟。而生命,在战乱当中如同草芥,成片的倒下去。这是人在亲手屠杀自己的同类,同室操戈。战争结束以后,和平年代,人们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安宁了几天,就争名夺利,互相陷害。什么时候都不清净,跟火烧一样坐卧不宁。佛看到众生如此受苦,就想方设法引导大众出离三界。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这是佛度众生的悲切之心,众生之苦就是佛的苦。【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这是佛来去自由,佛乘愿在三界当中度化众生,三界污染不了佛,火宅清凉,佛在任何境界都如如不动,水不能淹,火不能烧。凡夫众就不同了:随业流转,受尽了苦难,正是佛说的这样:【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这就是三界凡夫众贪着六尘烦恼,不肯出离轮回的真实写照。于火宅内乐著嬉戏,是众生忙着造杀盗淫妄诸恶业,不疲不厌。殊不知道,杀盗淫妄就是烧身之火,造得越多,苦难越深。芸芸众生,地球上七十多亿人,看看大众的价值取向,那个不是沉迷在淫杀当中?佛在《楞严经》上说得明白: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盗心不除,尘不可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妄心不除,尘不可出。可众生就被此四心锁定,心甘情愿戴着镣铐受苦,被大火烧的死去活来,仍然不愿意突破重围。
佛如何救度众生呢?随顺众生的喜好,用善巧方便引众生出来。其中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就是方便当中的方便。我们看看极乐世界的设施,比之娑婆乱世超过万亿倍:众生贪生怕死,希望长寿,往生到极乐世界个个都是无量寿;众生喜欢美服华屋,极乐世界的衣服都是一流的天衣,想穿什么衣服,念头一动,衣服已经在身上了,所住的建筑物业随心所欲,尽如人意;众生贪吃,极乐世界德风华雨,百味饮食,应有尽有,等等,一切都很满意。佛说其他方法引导众生出离火宅,众生待理不理,而说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人人愿意。后面所说的羊车、鹿车、大白牛车,就是三辈九品往生极乐世界,净土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谁识得这般法宝,谁就出离火宅了。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祴、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勿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不惊不畏,了无出心】,这是众生麻木不仁。这段经文,是佛苦劝众生脱难,但众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难中,还将三界火宅当作永恒,任是佛如何劝说,大众迷在名利当中贪得无厌,只是偶尔瞥佛一眼,又开始了生死轮回。
【我身手有力,当以衣祴、若以几案、从舍出之。】这是难行道,密宗、禅宗等,是度上上根性大众的,凡夫众无缘,只能望而兴叹,佛说难行道,凡夫众迟迟难以成就,就退堕不学了,那怎么办呢?
【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这个一门,我们前面已经探讨过了。度化三界凡夫众,唯一的办法就是劝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方法见效快,用力少。而复狭小,不是极乐世界的门庭太窄,而是让众生深信切愿太难,净土一法易行难信。那如何教大众信服呢?我们翻开《无量寿经》看一看,佛用长篇文字介绍了极乐世界的美好庄严,那可不是为了增长大众的贪心,是为了引起大众对极乐世界的注意,进一步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到底好不好?
在《观无量寿经》上,佛将诸佛国土展现给韦提希夫人,让她比较、挑选,韦提希夫人左右权衡,反复比较,最终认定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最为理想,一心一意想去极乐世界,求释迦佛教他往生极乐世界的办法,佛就随缘说了《观经》。虽然这个法门最殊胜,但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熟,他就是不肯听。这我们都看到了:不少修行人认为这个法门档次太低,不愿修,白白耽误了自己当生成佛的好机会,很可惜。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五十一集,二0二五年三月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