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药草喻品
【贵贱上下, 持戒毁戒, 威仪具足、 及不具足,正见邪见, 利根钝根, 等雨法雨, 而无懈倦。 一切众生、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住于诸地。或处人天, 转轮圣王, 释梵诸王, 是小药草。】
这个小药草,是根性浅者,他对佛法参解的很局限,就跟小草一样,即便天降及时雨,它吸收的很少。佛当年住世说法,座下听众的程度不一样:有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样的等觉菩萨,也有初发心的凡夫众,包括反对佛教的邪魔外道,佛并没有将他们赶走,这些人在下面闹,佛从容自若,该说什么说什么。妖魔鬼怪本是破坏佛教来的,可有不少听到佛法者,也当场觉悟回头了。还有外道派杀手来取佛性命,佛都感化了这些人。
贵贱上下, 贵,是懂礼仪、守道德、有修养的人;贱,是粗俗无礼者。持戒毁戒,持戒,是上规矩,如法修行;毁戒,则是不如法修行,等等。无论座下听众素质有多差,佛都平等说法,不疲不厌,他能听几句算几句,行持到那里算那里,操之过急是不行的,这是佛的包容心。
听佛说法,他哪怕听到一句两句,过后反复品味,总能尝出点味道来。佛说的都是精华妙理,超出了世间的一切戏论,让人回味无穷。世间再精彩的作品,看几遍就觉得没意思了,而圣贤的说教,我们结合生活中的遭遇,越实践越有受用。我年轻时是个书迷,无书不看,可接触佛法以后,看了佛家的诸经,再回头看世间的作品,就不想看了:味道太淡薄。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佛门中是有很多不如法的修行人,这些人今生不但没有成就,可能还要下堕,可他阿赖耶识当中落谢了佛法的种子就好。佛经常下三恶道度化众生,就是这些修行人虽然堕在三恶道,他还记着求佛帮助他,佛就示现同类身觉悟他。随力所受的这个随力,是勉强不得,他悟到那里算那里,度众生的是众生自己,不是佛。
佛说得明白,这样的修行众是刚刚发芽的草木,他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要一点点的培养他。他现在的身份或者是人,或者是天人,或者是平民百姓,或者是帝王将相,佛氏门中诸法平等,佛只认本人的道行如何,不分别他的身份地位。他在家里念几句佛,读几部经,大多数时间都应酬俗务,一切随缘,佛不勉强他日夜精进。当然,在家众修出成就的人也不少。
可正法时期修出成就的基本上都是出家众,以男众居多。现在反过来了:成就者以在家女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占大多数。不要在这里听佛说小药草就感到自卑,攀缘去出家。以我本人的经验阅历,现目下最好的修行道场还是自己家里,因为我碰的钉子太多了。出家比在家难:在家,就家里的几个亲人,虽然有吵闹的时候,过后还是骨肉之情;而出家以后就没那样简单了,人多口杂,一人一条心,很难找到专精道场,想成就,条件不允许。这个原因说出来,以供有缘同修参考。小药草,佛说的是六道凡夫。
【知无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独处山林, 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是中药草】,这是中根人。这些人修行功夫被下根人高得多,他能放下俗务去出家,且不贪名利。知无漏法的无漏,是不再造诸恶业,一心向善,修行功夫不退转。他一个人住在没有人要的荒僻破庙专精修行,终其一生,最后修出了成就。
这让我们联想到什么?联想到那个站着往生的锅漏匠。我们没有听说锅漏匠有三明六通,他未出家之前是个苦人:挑着补锅补碗的家什,走街串巷替人家补碗补锅赚两个辛苦钱,起早贪黑,顶风冒雨混口饭吃,生活的很艰难。出家以后,师父给他找个乡下的破庙,他进去以后就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耐得寂寞,受得孤独,最终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的是什么修行人?最低限度是三果罗汉,可见住山修行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住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生活就成了问题,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特别是女众修行人,人身安全都无保证,住到荒郊野外凶多吉少,如何谈得上道业成就呢!开始,我对住山修行也很向往,师父劝我说:住山必须具备的条件你有没有?我问他,啥条件?师父说:住在山上必须要有独力生存的能力,你一个弱女子那能办到呢!
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师父劝我老实待家念佛,这样安全可靠得多。在中国佛教史上,我们确实看到有不少大德住在深山老林,狼虫虎豹不伤害他,现在才知道人家是高人罗汉,凡夫众不能盲目效仿的。我们果然能够待在家里老实作好念佛功夫,家务活干好,邻里关系处理好,工作生活两不误,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这功夫绝不比这个中药草的人低!因为,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绝对在他之前。在这个话题,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八十三集,二0二五年四月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