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否?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释迦佛为大迦叶、须菩提、迦栴延、目建连四位尊者授记以后,法华会上的大众信心百倍,人人对成就佛果都有了希望:不少学人的程度高出四位尊者,他们自然很高兴,虽然佛没有给他们亲自受授记,可人人心里有数;修学程度比四位尊者低者,则力争上游,加功用行,这就是授记品的价值意义。佛如果不说授记品,座下弟子就永远看不到成佛的希望,大众闻法修学的成就也体现不出来。
《法华经》,就是释迦佛对自己一世说法的肯定与总结,鼓励后学依教奉行,必然成就。可我们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佛对四位尊者授记成佛了,但距离成佛的劫数还很长,谁有耐心等到那么久?不要说普通凡夫等不到,就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遥不可企!想着都累。很多人嘴上不说,心里在打鼓。佛看出了大众的意思,紧接着说了化城喻品。
化成喻品的这个化城是什么地方?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喻,是比喻。我们在古大德的遗著当中看到这样一句名言:指净土为息肩之地,跟化城喻品是一个意思。极乐世界就是诸佛提供给广大学人休养生息的好道场。何为休养生息?极乐世界是个隔离区,没有恶缘的诱惑,这就大大方便了上中下三根学人修行用功,起到了事倍功半的好效果。
恶缘、恶境界对修行人的诱惑有多大?凡夫众不用说,没有谁能抵抗得住。如果谁能抵抗住的话,他就出轮回了。凡夫众如是,就算阿罗汉与菩萨众,他们只是断了粗烦恼,细的烦恼仍然未断,恶境界对他们的刺激也不可忽视。未成佛之前的定功有高有低,但都未达标,经不起恶缘反复诱惑:或者堕下三恶道,或者在现有的修学程度往下滑一步,或者停滞在现阶段上不去。这就是从须陀桓果修到佛果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原因:修行路上退多进少,能不感到累吗!
因此,释迦佛给凡夫众、阿罗汉、菩萨三根大众建造了极乐世界这个化城,让我们到化城去歇歇脚。而到了化城,真的就休息下来不再精进修为了吗?极乐世界没有一个闲人,大家都在加倍用功:阿弥陀佛大导师说法不停,84000法门的大众精进不息,老师教不倦,弟子学不厌。待到学人回归常寂光净土以后才发现,没有了极乐世界也没有了娑婆世界,化城消失了。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虽然极乐世界这个化城也是虚妄,可阿弥陀佛的善巧方便,让三根大众借着这个地方快速断尽烦恼回归佛果位,这是每个修行人不可忽视的大利益:在修行路上,三根大众要首选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念佛念到什么程度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佛号功夫压住烦恼习气,都有资格往生,阿弥陀佛都无一不漏的前来接引。学习化城喻品,要品出这个意思来。
佛说法华的时候,距离他老人家入灭近在眼前,座下学人的程度应该很高了,释迦佛依然苦口婆心的劝大众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用心慈悲到了极点,可看出如来真实义的人实在不多。现实当中,绝大多数学人都迷在诸经当中出不来,结果,徒然增加了一些所知障而已。
何为迷在诸经当中?学的佛经不少,气质没有改变:傲慢、嫉妒、杂修、乱修,貌似修行了几十年,三坛大劫也受了,毛病习气不唯减少,反倒增加,这就是迷在经教当中,被佛法害了。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祖师大德教学方法的高明:净土学就专修净土三经;禅宗学人也就《金刚经》与《心经》;其他宗派也一样,有本宗规定的极少数几部经,师父不让学人学的太多太杂。而没有善知识指导,广学多闻,只能给当人带来更重的烦恼。
我的师父劝我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并且肯定的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从他老人家座下得到的真谛就是这个。一经通,是参透了一部经所说的内容,让学人断烦恼、增智慧;一切经通,是所有的诸经都是这个教学宗旨,那需要学那么多呢!什么人有资格广学多闻?大彻大悟者。他广学多闻的动机是什么?为了教化不同缘份的大众,并不是他自己喜欢给脑子加负担。
佛在《金刚经》上说的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大彻大悟者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吗!在末法时期,我们看看大菩萨们基本上都示现作在家修行众:关起门来一句佛号念到底,用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实事迹带动一大批修行人励志图强,万缘放下专精念佛,结果,他的教学成绩出来了:其他人学习他关起门来念佛,结果都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这个宝贵经验值得人人学习、人人深思。化城喻品,我们用佛的原经文好好对照,看是不是这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九十一集,二0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