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品经文在本经排列第二十四品,是无量寿经的中间部分。本经共分48品,到这里正好一半。
佛前面用十多品经文给我们介绍了极乐世界的无限美好,而且给大众保证说,往生到极乐世界肯定成佛。但往生者具体的情况怎么样,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往生,平常如何修行,释迦牟尼佛不厌其烦,在这里又给大家详细加以说明。
这品经文很重要,我们从中不但能知道往生者品位的高低,还能找到自己往生不了的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闷着头,不分对错往前走,要有明确的目的,正确的方向,把劲头发挥在正确之处。盲修瞎练不行。
很多人念佛往生不到极乐世界去,对净土法门生不起信心,把这品经文好好看看,不用请教善知识,自己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程度,够不够往生的资格。
三辈的品位,这不是阿弥陀佛给谁规定的,而是当人的修行功夫决定的。
三辈,是上辈中辈下辈。
这个辈字,不是世间法的辈份。世间法的辈份,爷爷,父亲,儿子,孙子,错不得,搞错了闹大笑话的。这里的辈,是指往生品位的高低。
往生者品位高,是上辈,品位低,是下辈,不高不低的,是中辈。品位高,回常寂光就快点,品位低,则时间长一点。但无论快慢长短,在极乐世界都不可能退堕,都能一生成办佛果。
在往生品位上,我们不要去斤斤计较,非要个什么品位,尽自己的能力,用正确的方法精进下去为妙,至于往生品位高低,就别操这个心了,那不是你能决定了的。
有这样的好心态,是成功的第一步。修行贵在专精,而且持之以恒。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让一切学人都能做到这样。
我看到一些同修,开始念佛很急,老是问,我怎么还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呢?阿弥陀佛怎么还不来接我呢?这样念一段时间,他自己就退心不念了。
大家要知道,我们在此地用功,功夫到了那一步,极乐世界的大海众菩萨个个都知道,不来接引,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修行的不够格,就算阿弥陀佛来接,你也不肯跟佛走,佛菩萨不会劳而无功白来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接引的机缘不熟,虽然你修成功了。
如同海贤老和尚,早有资格往生,亲眼见阿弥陀佛也有好几次,每次都求阿弥陀佛接自己走,但阿弥陀佛不接,留他在此地表法。急急忙忙想着去极乐世界,那是不理智的。或者自己受来一点点小刺激,一时的悲观厌世,想去极乐世界,你的清净心没修出来,不达标,往生不了的。
怨阿弥陀佛不灵光,不来接,那是你自己这方面的原因。果然,过了几天,情绪好点了,又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对当初往生极乐世界的冲动消失了,佛也不念了,极乐世界也不去了,你怪阿弥陀佛什么事呢?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人日子过的太穷太苦,一心一意羡慕极乐世界的日子好过,本着这个目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去不了。为什么?
天魔外道投你所好,要把你牵缠在轮回当中,给你一点甜头,你马上就退心不去了,佛号自然也丢了。这样半途而废的念佛人太多了,这就是没有至心。
有的人念了一辈子佛,因为心不真,命终以后都落在天道,日子过得是比现在好,但仍在轮回当中没有出去,用古大德的话来说,就是把无价珍宝换糖吃了。
所以,至心二字很重要,要对往生极乐世界做到雷打不动,那我们再想想,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八相成道的事迹报告,往生极乐世界也一样,要摆脱重重诱惑,财,色,权位,还要经受得起生活中的苦难,在顺逆境缘当中都不改变自己求生极乐世界的大愿。
我们不妨每天三次测试自己,在不同场合,对着西方,假设阿弥陀佛来了,就现在接我去极乐世界,我能不能无牵无挂的跟佛走?果然一日三次测试都过关,那你就是至心愿生彼国者。
没有至诚心,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成就的。至诚心就是不计个人得失,要把某件事情干成。事事考虑自己的利益,对我有利的,我就拼命干,对我没有利益,我就应付差使。这样的心态,那个团体肯要你?
往生极乐世界,那是出轮回成佛道的大事业,不拿出百折不挠的劲头,你去极乐世界与佛家的指导思想不统一,南辕北辙,能往生吗!
我们经常说念佛要把真心念出来,真心是什么心?就是佛家所说的断烦恼,见自性。自己因地不真,把往生极乐世界与世间利益混为一谈,这是三心二意,怎么能办妥成圣成贤之事呢?
这都是大家要深刻思考的大问题。佛家讲闻思修三慧,我们先思考这个问题,看你对极乐世界认识的是什么,你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把这个问题一定要思考研究清楚,不能模模糊糊,混日子。
弟子印正.愿于此功德回向:
世界和平 人民安乐
灾障消灭 祸患不生
正法久住 法轮常转
世界有情 同生极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