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解义-第四十一集(德遵普贤第二)

慧利 2019年3月25日13:35:13
评论
693

无量寿经解义-第四十一集(德遵普贤第二)

德遵普贤第二

经文

尤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縳。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经文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这句经文很重要。很多人把佛门的空字理解错了,把佛门的无相也理解错了,在修行上着了空见。把自己修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最后落得一身病,行为怪异,似是而非,教人不敢接触他。这就是没有把佛家的空,离相参透。那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意思跟大家探讨一番,以增长同修大众的正知正见。首先,佛家的入空,是在有的基础上看破,放下,最后发展到彻底看破,彻底放下,就达到了即相离相,处有而空的无我境界。什么叫做在有的基础上看破,放下?你要明白,你是个血肉之躯,要吃饭,要睡觉。这两项需要,不但凡夫众必须有,大阿罗汉每天还要休息四个小时。我们看到,佛陀住世当年,跟随佛陀的1250常随众,那不是普通的阿罗汉,都是古佛再来,给大众表法,僧团晚上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作为凡夫众,我们达不到什么都不需要的境界,要吃好,穿暖,休息好,这就是处有。要借着假的身体,假的房子,假的食物,维持自己修行的资本,没有了资本,你拿什么去修行啊?

无量寿经解义-第四十一集(德遵普贤第二)
在衣食住行方面,修行人要把握好不要贪,适可而止。染上贪字就是着相了,就与佛家空的原则背离了。佛家的空是教我们把烦恼断干净,不是教我们建空中楼阁。空,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都通通断尽了,就达到了古大德所说的,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的境界。对佛陀来说,脚下无寸土,虚空法界随处都是立身处。佛陀处在什么境界,处在大光明藏中,处在常寂光净土。佛的境界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隔碍,都是透明的。在凡夫看来,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球,千山万,互相隔碍,释迦牟尼佛则看我们是电视屏幕上的人物,暴露的清清楚楚。演电视的不可能给观众藏匿什么,他都是为了让人看清楚。在佛圣的眼中,我们根本就藏不住,我们的色身,在佛陀五眼圆明当中,都处在X光中,暴露无遗

这就是空。看的清清楚楚,听的清清楚楚,而且身临其境,能够运作得得心应手,而不沾染境界中的一切,就是空。这是成佛以后的境界。问题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修行人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样高的境界,佛陀善巧方便,在空门中建了一个有门。这个有门就是净土学人心心念念所求的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有,看起来好像与佛家的空是对立的,其实不然,为什么?就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借极乐世界这个有的妙法,达到空的目的,佛家术语叫做入有得空。

我们看看极乐世界的四土就一目了然了,凡圣同居土是有,方便有余土也是有,实报庄严土还是有,到了常寂光净土,就空了。常寂光净土,大光明藏,名字叫的不一样,意思都一样的,都是达到了烦恼断尽的空灵境界,佛境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惟妙惟肖,成佛以后,烦恼空尽了,智慧德能圆满了。圆满到空无一物而能随缘化现万物。所化现的,都是纯正纯善的。因此,佛陀公开的对众生说,博地众生都有跟佛一样的自性德能,就是被烦恼掩盖了,将烦恼取掉,明珠出土,任何众生都能成佛。就是佛家的平等学说,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的理论根据,经得起推敲,站得住脚。成佛了,就达到了佛家的空灵标准。那我们再看,空,无相之外,这里还有个无愿。这个无愿,是不是把度众生的大愿不要了,当然不是,是教菩萨断最后的一品生相无明。

什么叫生相无明?就是着了度众生的相。将众生度想到一定的高度,他很自豪,显的不淡泊,喜形于色,这就是大菩萨残留的一点点烦恼习气,虽然不伤大碍,却也不能保留,要把它断掉。到达佛境界。佛度众生,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佛把多少人度出了轮回,佛说自己没有说一个字的经,没有度一个众生。佛完全把烦恼断尽了,在大成绩面前,佛陀如如不动,才说出这样力度的真话,度众生的是众生自己而不是佛。我们探讨到这里,就知道极乐世界这个有,阿弥陀佛这个有,是我们的修学程度能扛起的入门妙法,念一句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一念而制约万念,抓住往生极乐世界的大好机会,借着极乐世界这样衣食无忧,万事如意的好道场,精进修为,把自己的烦恼断干净,我们就与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一样,处有如空,随缘度化一切众生了。

历史上的今天
3月
25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