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解义-第五十八集

慧利 2019年3月25日13:50:22
评论
472
法藏因地第四

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我们今天探讨佛的十号: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这十号之外,佛还有一号,如来。如来者,顾名思义,今佛如古佛再来。前面的十号,是诸佛都具备的十种无尽功德。我们先说应供,应,是应当,供是供养。佛是世出世间道德学问最高尚最圆满者,一切大众都应当供养佛。在佛门中供养佛,所得之福报有不可思议之大。有人供养佛,请佛住世开导教化众生,世间大众就有了做人的目标与方向,人类社会则会健康的发展向前。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大繁荣都伴随着佛教的兴盛。相反,佛教衰落的年代,人们的苦难都是空前的。千万不要毁灭佛教,要珍惜佛圣住世的好时光,要珍惜佛陀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文献,这都是众生真正的财富。

佛陀接受众生再大的供养,都不过分。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接受须达多长者用黄金铺就的祗陀园,佛受之无愧。佛住进去要干天下第一等大事的。其实,我们用什么供养佛,都不抵佛住在这里所受的辛苦。贤劫千佛到地球上示现成佛,都是从兜率天降下来的。降格到这个苦地方来,佛一句怨言都没有。我们这里的物质享受比之兜率天来,如同最富有的帝王与乞丐相比较。佛稀罕我们的供养吗?完全为了给众生做福田。大家不要误认为佛陀不劳而获,供佛是件吃亏的事情。佛为了度化苦难众生付出的太多了。我相信,佛门的大德,真正兢兢业业自度度他的修行人,生活都是最简单的。简单到吃饱穿暖为标准。这些人都是大众的福田,这些人很难说不是古佛乘愿再来。不显佛相,所作所为与佛一样,对于现实当中这样的修行人,我们一定要供养他。这些人是佛门的元气顶梁柱,与佛住世有一样的功德。

无量寿经解义-第五十八集
李炳南老居士住世当年,那是台湾知名度很高的大德,大众供养他的东西他都转手分给大众修行人。自己的生活呢,袜子补了又补。平常吃饭,碗与锅是同一样家什:一个带把子的,象瓢一样的东西。他用这个当锅又当碗。面条下里面煮熟了,放点调料进去,端起来就吃。厨房间没有多余的碗筷。我也在力求学习老大德。这样好啊,省事。不用洗很多的东西浪费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念佛研经。我们不需要什么派场,怎么样能节省时间,就怎么来。生活越简单越好。佛陀住世生活更简单,中午就托钵一餐。佛门以无事为庄严。真正的修行人绝对不会贪求众生供养的。因为,他们的生活费用太少了。

我们再探讨等正觉。等,是平等,正,是正确,觉,是觉悟。佛陀在世当年,为什么那样难度的众生佛都能度化?因为佛对待一切众生都用平等心。僧团大众的结构,有上流社会的婆罗门贵族,也有下层社会的首陀罗,中国人叫做奴隶。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奴隶阶层的人是不让接受教育的。而佛教,在佛法普及广大以后,佛教被大众公认为第一教。佛陀座下受归依的有十六位国王。佛陀是第一个打破种族观念的大德。公开的吸纳有善根的奴隶做弟子。佛陀的平等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很不容易,上流社会的归依弟子对佛很有意见,他们不愿意与奴隶做师兄弟,但佛顶住种种压力,说服教化大众修平等心。

平等心办事就大公无私。不平等,有分别执着,办事肯定不圆满。有平等心的人心地无私天地宽,快乐无比。心不平等的人满腹牢骚,烦恼重重。所以,修平等心很重要。佛修到了。正,佛陀的所作所为一切向正,佛一辈子没有做过错误的事情。觉,佛陀随时随地都处在高度警觉当中,对世间的名闻利养,佛丝毫不染。觉悟的概念,就是明白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过眼云烟。谁贪上这些假的事情,注定后面是一连串的苦难。佛处处用真心,真心起用,就是无量智慧。等正觉三个字,不是随便说的,要用真功夫摆平现实当中的一切不平等,摆平一切错误,自己处污而不染,有这样功夫者,就是佛。佛确实有这样的修行功夫。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欢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第第五十八集。二零一八年十月二日。

历史上的今天
3月
25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