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解义-第七十六集

慧利 2019年3月25日14:08:33
评论
592
法藏因地第四

经文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四句偈讼,是法藏比丘对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的所发的大愿。愿自己永远安住在三摩地,不生烦恼。

什么叫三摩地?清净,禅定,三昧,都是三摩地。住在禅定当中,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了,后面紧接着一句:恒放光明照一切。恒是永恒,放光明是普度众生。佛陀安住在大定当中办度众生的事情,做的有条不紊。禅定不是一坐下去几千年不醒来,有坐下去很长时间不出定的修行人,但佛陀并不赞成这样的修行功夫,真功夫是在境缘当中不着于相,如如不动。窥基大师,在没有遇到玄奘法师之前,就是这样静坐不动,什么事情都不干,如同泥塑木雕的佛相一样。玄奘大师西天取经,途中遇到这位修行人禅坐在石窟当中,就把他唤醒。告诉他东土大众得度的机缘成熟了,教他应化到大唐的京城去,等他取经回来了再见面。这位修行人就应化到开国元勋迟蔚敬德家里,就是以后的窥基大师.

窥基大师对佛门的贡献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自己修成了,就要发挥度化众生的作用,让一切有缘众生咸得解脱。被六道轮回与生死大难困扰着是很痛苦的。佛菩萨的慈悲就在于不愿意看着众生受苦受难而发出大愿,普愿一切众生都得到永恒的快乐,永远不再受苦。极乐世界是有乐无苦的好地方,是佛陀对众生建造的最完美的好道场。为了建造极乐世界这个道场,法藏比丘受尽了辛苦。

经文

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感得,这两个字很抽象,恶感恶,善感善,果报都是自然而然的,不以任力量为转移的。法藏比丘对感字的意思理解的更深,他要用自己的大愿大行,感成极乐世界,用以度化众生。广大清净居,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殊胜与美好,是任何佛国土都没法相比的,这个事情实,后来的结果证实了是真的。

无等伦,伦是伦比。

无等,就是不能与之相比。

无量寿经解义-第七十六集
经文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法藏比丘发愿建造的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贪图享受的,而是为了诸趣众生到哪里成佛的。轮回诸趣,就是六道一切众生。三善道与三恶道。趣,是趣向,做恶感恶道,行善感善道。喜欢什么就变什么。趣,就是喜欢。

下三途是人人都不愿意的,但为什么很多人下了三途?他喜欢做恶啊。恶以为习,损人利己,问题就来了,最后跟着恶习不知不觉的堕下三恶道受苦,不是谁跟他过不去,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法藏比丘建成的极乐世界,对六道众生的吸引力太大了,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极乐世界的。到极乐世界轻轻松松成就佛果,没有生活上压力。也没有精神上困惑。

修行环境对每个众生都很重要,法藏比丘深知这个问题,娑婆世界,轮回当中,到处都是烦恼。感情上,精神上,身体上,生活上,人事关系上,等等等等,就算再有禅定功夫的人都难免不受影响。除佛之外,等觉菩萨的无明烦恼就是受到环境刺激而轻微的波动,更何况我们凡夫众呢,在烦恼境界中苦的无边无际,所谓苦海无边。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的刺激,凡夫众在哪里成佛快,等觉菩萨到了极乐世界,无明烦恼也断的快,环境好啊。这就是十方诸佛为什么劝上中下三根修行人都去极乐世界的原因。

经文

速生我剎受安乐。这个受安乐,不是叫我们到极乐世界贪图享受的,烦恼断一品,智慧德能就增一品,极乐世界的乐,是断除烦恼以后的清净快乐。来自阿弥陀佛的谆谆教诲,来自当人的积极修为。

经文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法藏比丘对师父世间自在王佛父保证说,他发了建造极乐世界的大愿,坚不可摧,纵然遇到再大的苦难都矢志不渝,坚持下去。其他人不支持,不理解他,他深知师父懂得他的心。我们在前面说过,这时的法藏比丘已经成佛了,但不显佛相而已。佛与佛沟通起来很容易。这是两尊佛互相鞭策,完成一个具体情节,让后学看了心里踏实,知道极乐世界有来头,真实的,不是虚幻的,修行起来信心十足。佛家的经典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佛祖身体力行,说出做出的,是无数后学依法修为亲证的,我们不用怀疑,一切都是圣言量,圣人不打妄语。法藏因地第四品经文到这里探讨圆满。明天我们开始探讨第五品。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欢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第七十六集。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日。

历史上的今天
3月
25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