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我们探讨这句经文。
虽然诸佛都修到福慧圆满,但为什么每尊佛所住的果土不一样?那是众生的福德有薄厚。我们看,同样是佛,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十全十美,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我们这里的众生很可怜。小小的地球上,大家几乎没有过到什么太平日子,其他的六欲诸天也不太平,阿修罗经常造反,天庭也不安宁。
而诸佛的境界等齐,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就是阿弥陀佛。佛佛道同。诸佛应化在不同的佛国土,完全为了随顺众生的缘份。佛没有分别,看到那个地方富就追那个地方,佛不会这样的。哪里众生得度的缘熟了,佛就不顾一切的应化在哪里,与众生同甘共苦,和光同尘。诸佛国土的优劣,都是众生的业力感来的,业力不同,佛国也各不相同。
功德严净
功是修行
德是成就
严是庄严
净是清净
广大圆满者
是幅员辽阔,国富民强。有佛法的地方,大众的福德,因受佛化积累起来很快。人心变好了,社会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君顺臣忠,父慈子孝,朋友真诚,夫妻和睦。兄弟亲爱。
据我知道,西方国家的民众对我们的弟子规,感应篇,还有夏会本无量寿经,都很重视。我们的家珍自己不珍惜,人家拿去当宝贝,你看好笑不好笑。那个民族重视圣贤教育,尊师重道,那个民族将要倔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佛菩萨到哪里,哪里的众生就有福了。谁闻到佛法,积极断除杀盗淫妄,谁的命运就要改观了。我们看到,社会上的一些有钱人,为富不仁,杀盗淫妄,大家千万不要羡慕这些人,他很快就要受苦了。我们过的不富裕,但本本分分,不出格,前途比他们要光明得多。生活的质量,是身体好,心情好,人缘好。有这三样法宝,走遍天下无敌手,每天都好日子。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住世当年就是这样过的。自己学佛以后,有没有改变生活的质量呢?我们回到经文中来:210亿诸佛国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都不圆满。这是世间自在王佛把无量诸佛国土展现给法藏比丘,法藏菩萨亲眼所见的,他都不满意。
学习的结果,大大的开阔了法藏比丘的眼界。在经过反反复复的考察研究以后,法藏比丘心开意解。明白了为什么众生在修行过程中成就那样慢。
因为修学环境不好,而且修的太杂,虽然诸佛的教学纲领都是劝大众断恶修善,自净其意,但修学的环境限制了学人的进展,更兼众生寿命短促,生死更换,都是修行上的大障碍。要想成就佛果,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修学环境。这就是法藏比丘发愿要建造极乐世界的动力。来自他对众生无边的大慈。
法藏比丘心里有数了,对建造极乐世界胸有成竹。这里的殊胜,就是他的48愿。
天,是天众
人,是人道
人天二道的大众有善有恶。
国土粗妙,粗是恶劣,
妙是美好。思维,是法藏比丘取长补短,去粗存精,宗合诸佛果土之长,用人人都喜欢的方法,正确引导大众欢欢喜喜成佛。统一修行的方法,用统一标准满足上中下三根学人的心愿,那就是持念阿弥陀佛之圣号,用佛号感应阿弥陀佛来接引大众到他建成的无量寿,无量光的极乐世界顺利成佛。便以其心,就是一心一意。选择所欲,就是选择好的,能满大众美好愿望。极乐世界的原创,法藏构思成功了。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欢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第八十四集。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