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探讨这品经文。法藏菩萨处处为世典范,本着自己的目标方向精进不懈,日常生活一丝不苟。
什么是庄严?所作所为从容大度就是庄严。
什么又是轨范具足?行住坐卧,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落落大方就是规范。
一个有涵养的人,他事事表现的不慌不忙,说话办事一五一十。
所谓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他处处行道,让方便与别人,看淡个人得失,在大难当前镇静自若。在大誉之下平平淡淡。这一切都是假的。法藏比丘知道得很清楚。在假的境界当中,我们所要修行的就是这个功夫。以修自己的真心为目的。
真心与自性感应,与极乐世界感应,我在这个世界是匆匆过客,时时刻刻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还有什么不从容的?
谭嗣同有一首诗,我年轻时很喜欢读。那是他身陷牢狱,被判死刑时做的,也有说他是刑场上做的。
诗文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就是佛菩萨舍身取义的人生态度。死生对于佛菩萨只是一个幻觉而已。毫不影响菩萨的淡定。
幻相有形必有散,人活着如果只是为了活着而苟全性命,那本来就没有意义。如果活的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还危害人间,障碍他人不得好过,那还不如人世间没有你。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不是来赶热闹的,更不是为了贪受人间的供养而来的。
只为一件事:觉悟众生。为了圆满觉悟众生的大愿,菩萨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都能舍。忍辱负重,无怨无悔。法藏菩萨就是这样的。剥皮为纸,折骨为笔,谱写自己的伟大人生。
受利益的驱使,什么恶事都参与。怎样能够庄严呢!男女老少,我们看,谁是高兴的?人人都有道不完的苦处,为什么不觉悟呢?
人生一世,自己的所作所为,辛苦万分,到底给谁做出了什么贡献?不过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罢了。
说你伟大吗?一个个死后都堕三恶道去受罪了,到底是功大于过还过大于功,这不一目了然了吗?
觉悟办道要紧。看似辉煌的人生,下面埋藏着多少不光彩的隐情。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谈何意义!辛苦了一生,这样看来意义并不大。我们修的福报再大,佛陀并不赞成大众停留在人天福报。
要我们一鼓作气,舍人天福报而生极乐世界。这就要众生明理,明白轮回没有好事,把这一切都放下。
那放下是不是福报就没有了?当然不是。我们看,极乐世界大众所享受的,人天那能比得上呢!
观法,就是观察一切法,如化,就是变化无常,一切法无所有,必竟空,不可得。
昧着良心伤天害理,造下罪恶是自己的。法藏菩萨看得很清楚。他常住在清净寂灭当中。
三昧,就是清净的意思。
一切随缘而随缘不变。在变化无常的乱世当中,他活的潇潇洒洒,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于世无求。
默默无闻的感化大众,觉悟大众。
我们呢,口业造的太严重了,三句话就有两句不中听。法藏菩萨则不然,对自己的口业保护得很好,从来不说人家不爱听的刺激话。
不讽刺揭发他人的过失,让别人伤心难过。所说的,都是鼓励人,安慰人,从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忘掉一切不愉快,继往开来,向圣贤靠近,都是这样的好话。
这位同修说,马上要过年了,人家让她帮忙买鱼买肉,该怎么办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既然这个人托你买东西,说明你们的关系还不错,那你就借机给他说吃素念佛的好处。他能听呢,就皆大欢喜,如果他不听,非要你买。你不要动手杀动物,就把人家杀好的给他买一些。而且把你念佛的功德回向给这些动物。
过年了,在家大众都免不了吃鱼吃肉,能不吃尽量不要吃,实在要顾及别人的面子,象征性的假吃一点点,不要让人家尴尬。
我们就把自己念佛等功德回向给普天下被人类所杀所吃的一切动物吧,给他们尽点绵薄之力。
我常年回向希望还在吃肉的同修早一天觉悟回头,开发自己的善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