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 !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我们还探讨这段经文。没有阿难的眼见功能,如来的光明拳虽有若无,如来若无光明拳,阿难纵有再好的见性,也两眼空空。大千世界,什么事情都存在,我们看不见,不能说就没有。见不到,是因缘不成熟。所以,修行处处要虚心,听佛圣的话。
老一辈的人敬天畏地,信佛信菩萨,做如何事,三思而后行。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沐浴斋戒,净手焚香,诚心求诸佛圣,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好结局。现代人不然,一切用科学数据说话。
科学好不好?好!但人类对科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在朦胧状态,前几年的权威报告,过不了几年就被后人推翻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佛陀修证到圆满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发生的一切事物,佛陀司空见惯,了如指掌。最为科学的,是佛教对于世界的成住坏空,众生的轮回往返的结论,其他科学至今还是空白。
佛圣是过来人,怎么说呢?3000年前没有现代化的科学设备,但佛说种种疾病的起因,说得很高超,跟中国医学不谋而合,特别是《处胎经》,佛对人体的形成,神识的解说,比现代医学还要完整。这都是证据。
听圣贤的话,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善缘与法缘不厌其多。一切法空,因果不空,到你成佛了,这些人就是你的拥护者。这里有个生词:其义均否。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你认为这样是完全正确的吗?阿难说,是的,世尊,这样是正确的。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 “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这段对话呢,佛从见性功能不生不灭说起。没有眼前要见的事物,见性功能仍然存在。不会因为佛陀不显示光明拳,见性就没有,也不会因为阿难不想看佛的光明拳,见性功能就停止工作。见性功能是主,见与不见是客。见性功能不分古今彼此,从无始劫到现在,没有离开过我们一毫之远。佛说这段经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人没有死!自性德能永远存在,不因为你落在三恶道而减少,也不因为你成佛而增多。
我们看,有的动物没有双手双脚。他照样生存,动物的体形各不相同,生活习惯也不相同,但都有各自的生存能力。放眼六道,每一道的众生都有自己的生存方法。见闻觉知,一切众生都有。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佛这句经文的意思是说,就算双目失明者,也没有影响众生的见性功能。没有眼睛,不等于没有见性。盲人凭着自己的感觉也能走路,还不会走错,其实还是见性功能起用。
【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睹黑暗 ;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
阿难尊者对佛所说的自性德能不生不灭还未参透,他反问佛说,眼睛失明的人,他能看到什么呢!说得难听一点,狗看星空一片黑!他知道什么呢!佛马上对阿难解释说,不能这样说,阿难!盲人见到黑暗,这就是能见!只不过他见的境界发生了变化!你不要嘲笑盲人!把你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你与盲人有什么区别呢?
阿难,千万不要小看每个众生!那怕是蚊子蚂蚁,都有跟如来一样的德性。他堕落到如此卑微的地步,那只是他的业报,与自性德能没有关系!你看到的蚊子蚂蚁,无始劫到现在,你曾经也堕落成这个身形的!只是时差的问题,你忘记了!
佛接着说,我一再让大众修平等心,因为,一切众生跟如来平等!这里面绝没有我的添加!博地众生都有佛性。就说眼前的盲人,那是他不善用见性德能,扭曲见性作用,用眼睛造恶业!贪图美色,心怀不轨,非礼而视,给别人造成烦恼,业报现前故而生盲!你也不要因为自己现前没受如此恶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骄傲,所做不善,别人所受的苦报,迟在会临到你!要当心!
阿难听了佛陀的一席话,茅塞顿开:连忙说:是的,世尊!明眼人在暗中的遭遇,与盲眼人没有什么区别!弟子我领会了佛的用意!一切行为,朝光明进展就是!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五十四集,二零二一年六月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