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八十四集

慧利 2021年7月8日19:55:49
评论
425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这段经文是什么呢?随着维次空间的转变,天上人间,物相跟着转换不息。见到的是我,所见的是物。外界的人事物在不停的转变,可我们的见性功能,并没有因为物相得变化而减少增多,放大缩小。更没有因为外景的频繁更换而错乱,这是见性德能的稳定性。

【极汝见源,这个见源】就是见性功能,见性功能无有穷际。日月宫,就是四王天的宫殿,四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日月围绕着四王天运转,所以,四王天的宫殿又叫做日月宫。七金山在哪里呢?在须弥山与铁围山的中间,由七宝合成,故称七金。外境不是我,但由我的业力招感。

对凡夫来说,没有修到天福,我们见不到天上,没有造地狱业,也见不到地狱。佛菩萨则不然,阿难跟随着佛陀到四王天说法,他见过四王天。佛的福报第一大,智慧第一大,人缘第一好,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活动范围,佛陀以广大愿力游历一切处,每到一处,都受欢迎。每到一地,都成功的引导有缘众生超脱轮回,离苦得乐。佛从没休息过。佛的使者——阿难尊者跟随佛陀,也见了不少世面。

【咸物非汝】外界的景观,是你所看到的,好像与你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它与你有密切关系,你既然能见到,就是与你有缘,你的心变现出来的。

佛对阿难如是说。【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

看近看远,看大看小,都是自己的见精作用,外界的事物再复杂多变,我们都看到,瞒不过我们见精。如果将中国见精继续发挥,佛眼无所不见。我们修成正果,也跟佛一样,虚空法界都在展望当中。佛带着1250常随众天上人间到处参学,可不是为了观光旅游看热闹,是教大众对境见习,增长经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一个前因后果。

【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这是什么意思?跟绕口令一样?其实,很简单。佛的意思是说,物相千差万别,各不一样,但见精就是一个。它不可能因为外相由千万种形状而跟着分裂成千万个。引伸到日常生活中来,见到眼前发生的一切事物,要引以为戒,要有主心骨,看到别人犯做错误,就要反省自己,看我有没有做错什么。如果没有见性功能,看不到外界的事物,如何修行,如何成佛?

【此精妙明。诚汝见性】在一切境界当中不受人事物的污染,如如不动,就是成功者,就不会被外缘牵缠在六道出不去。外物不是我,但是我的镜子。正因为佛陀看到一个完整的轮回图,虚空法界一切诸相才开发了自己的心智,总结出超越轮回的理论与方法。眼睛盯着轮回看,贪慕虚荣,就在轮回打转。
不妨看远些,看佛菩萨的好样子,轮回就出去了。众生念念之间求神通求感应,求佛菩萨现象,你看这些外相,想干什么?绝大多数的学人都是赶热闹,满足自己的新奇感。这是修行上的极大误区,佛在这里及时的提醒我们,见性功能发挥作用,要把外面见到事物,去粗存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越是见多识广,越是道德圆满对初学来说,有良心有经验,有修有证的师父,绝不会叫他到处乱跑,到处乱参。那等于毁灭这个人!他经不起外缘境界的污染,见到任何一件事,都落下印象,八识田中杂野草丛生,对他有害无利。

对于初学,要善巧方便,让他静下心来,住在一个正法道场,专精一门,把乱心收住。参学朝山,那要有一定的修学功夫,否则,见恶学恶,见善学善,善恶不定,一事无成。净宗初祖远公大师做的很妙:学人住在东林祖庭,30年不换道场不下山,个个修学成功。这个经验急待大利普及。我们的见性德能,不依靠这样的妙法,开发不出来。所见只是盲人摸象,看不到全局。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八十四集,二零二一年七月七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