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什么是前尘?就是众生污染的程度。相对而言,四空天人污染的轻,地狱众生污染最重。而烦恼污染越重,智慧越小福报越少,见闻觉知的范围跟着减小。
因此,针对阿难的提问,佛说,阿难哪,见性德能绝无伸缩!永远都是广大无边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怎么会出现伸缩现象呢!但你提出的问题,也是你亲身感到的。在四王天,你的所见非常大,而在祗陀园,你的所见仅仅是祗桓精舍,这不是见性德能出了问题,而是你的业力。诸所事业,就是当人的造作,你只修到人身,人的肉眼只能看这么小的范围,是你报得的,不是谁剥夺了你的见闻功能。更不是自性德能缩减了。各属前尘,前,是之前造做的因,尘,是现在所得之果。六道众生,寿命有长有短,知见有多有少,功能有大有小,见,这一项,就说明了很多问题。28天的排列,也不是谁刻意安排的,是大众造做到那一层,业力牵扯着,自动到了一层。
当然。三途也不是谁造设计的,众生得恶业自然成就。28天,越往上,见闻的功能越大,越往下越小。也就是说,烦恼越轻人越聪明福报越大,烦恼越重人越愚痴苦难越深!这样简单的道理,28天的排列次序与大众的精神风貌,不就说明了吗!佛教我们断烦恼,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是离苦得乐的良药!我们修成了生天的功夫,只要肯念阿弥陀佛圣号,完全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的大众见性功能登峰造极,超出了28天,也超出了诸菩萨众,而且永不退堕,非常殊胜。修行,没有投机取巧能成就的。六道更不可居住,住之无益!轮回轮回,反复无常。好不容易修到最顶的四空界,天福尽了,一样被打回原形,从新受苦。
当日风光无限的四空天人,一旦堕落下来,所有的功能,不过地狱受苦一身,饿鬼痛苦徘徊,畜牲屡受刀割!表面看来,正象阿难尊者说的那样,见性时大时小。为何能大,为何变小,这才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断恶修善,自然福增罪减,智慧开启。我们再看经文【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
佛比喻说,用方形的器皿装水,或者装粮食,或者什么都不装,只有空气在里面,显示的形状都是方形的。方空,就是占去方形空间的东西。水有没有形状?说自己是方的还是圆的?没有定性,空气也一样。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众生所造的业力
业力造的不同,见到事物就不一样。不是事物千奇百怪,而是众生的身口意业千奇百怪。佛的比喻就是这个意思。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水随容器的形状发生变化,佛说的更简单,虚空,也一样。井底之蛙他,看到天空是圆的,就跟井口一样大。把井口改成方的,他又说天空是方的。随方随缘,这是我们扭曲了自性!自性无形,跟虚空一样,众生的业力障碍了自性的发挥,还怪人家比我过的好,徒生嫉妒,不知道积德行善给自己造福。这就是凡夫的心胸,佛说,我们所见只在分寸,果然如此!带着浓厚的势力目光看待问题,心病了,看到什么都不顺眼,自己一身烦恼!还嫌不够多,继续在增添。虚空比喻我们的自性,方圆比喻众生的见解,很恰当。
众生的所见,就象盲人摸象一样,摸到那里说到那里,结果都是片面的,残缺的,还固执己见,坚持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没有修到佛果,不能讲经说法,原因就是佛果以下,见闻觉知都不完整,说出来的自然有缺陷,误导众生,这个罪过第一大。而佛的话靠得住,佛的诸经,不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出现差错,在虚空法界,四圣六凡,谁看谁受益。听佛的话,学习佛教,求证佛果,势在必行。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八十八集,二零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