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71集

慧利 2021年10月8日07:41:23
评论
305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关于水的来处,佛继续说,你们仔细观察,月亮高高在上,运行在天空,外道的取水珠在他手上方诸中,他运作念咒,人们的肉眼看不见水从何来。方诸就承满了水。看似神秘,其实,那只是因缘合和生出的假相,不足为奇。就跟我们看着眼前的高山大川一样,它天工自成,非人力所为,虽然超出人类的想象,但大自然当中意想不到的力量轻而易举造就它,我们只能叹为观止。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这里的如来藏,不单指佛境界,每个众生的自性都具备谛造一切万物的功能。但遗憾的是,佛从不执着所造的一切,众生则斤斤计较,执此执彼。正因为这样,佛于虚空法界运用自如,随处出生,随处消亡,了无痕迹。凡夫举步维艰,贪着不舍,变现一次,烦恼加重一次。性水真空,是能变现水但不执着水相,不为水相所困。性空真水,是常寂光净土一法不立,随众生心,变现一切,包括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要想在十法界当中自由往来,无拘无束,就必须放下一切色相,把自己舍的干干净净。有一处执着,就定格在某处,失去了自由。

我们看到,佛教史上的祖师大德们,一暴露身份,说走就走。他们是古佛大菩萨再来,拿得起放得下。说大德们拿得起,无论原来处在多么舒适的环境,此地大众法缘尽了,不需要他继续住世,他能放下,示现入灭,当下就走。他方众生缘熟,大德不计得失,排除万难,赴汤蹈火。这就是不执着一切相。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外道识心用事,尚且变出水来,佛陀真心办事,那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现代科学都造出了宇宙飞船,我们就可想而知,佛的真实智慧当中,极乐世界的高科技,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空间。要不是佛在净土三经上略做述说,我们那知道有这样好的地方呢?超出十法界的智慧,与一流的道德操守,所办成的事情十全十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典范。凡夫的心测不出圣人的境界,就如同忍辱仙人与歌利王之事,文殊菩萨面对着怨家债主的索取,将自己的双眼与身体都献出去一样,我们能想的来吗?

可是,佛圣参透了一切色相是假的,这里舍掉,那里出生,一点都不吝啬。遍法界执。满法界生。谁能遍执法界?佛能。这个执,不是执着的意思,而是将虚空法界执于掌中。每处发生什么事情,佛都未卜先知,看的明明了了。

【生满世间。宁有方所】什么生满世界?佛的智慧德能满世界,众生因渴干求雨,佛教我们干什么?跪在地上不起来吗?那个解决不了问题!什么能解决问题呢?温良恭俭让!现在缺水,是此地众生不爱惜水资源,浪费水,污染水,没有计划的大量盖房,平山填川,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旱连连。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自然生态恢复,循环往复,水不又来了吗!经上很多处将佛法比做法雨,平等滋润万物,佛法治病去根,标本兼治,药到病除。

循业发现,意思是,我们瞻前顾后,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凡夫众不知道自己在障碍自己,怨天怨地,不说断当人的烦恼习气,迷信外道能给他一切,那可能呢!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谁能给谁的事情!都是自己修路自己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谁是世间无知?】凡夫众都是!凡夫的一生干了些什么?自欺欺人被人欺!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强中更有强中手,一物降一物,聪明反被聪明误。凡夫的聪明表现在自私自利,总想不劳而获,掠夺骗取财色,越多越好!这能好吗!只不过加速自己受苦受难罢了,何来聪明!惑为因缘。及自然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迷信!迷信什么呢?迷信外道有特异功能,迷信外道的特异功能救苦救难,对外道邪说顶礼膜拜,任其摆布。他们认为的自然性,是迷信事物本来就是这样,一成不变。佛严厉的批评他们说,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识心,就是善恶加杂之心。一个恶念生一道障碍,障碍了自己发挥智慧德能,困难来了,停留在原地束手无策。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现当下,似乎到处都是谎言。我们走进书籍市场,满眼是书!书,在过去是个正义词,现在是不是,要打问号了。文以载道,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不是了。现在的印刷术发达,纸张廉价,会写两个字的,都时兴出书,以书标榜自己的身价。更有撰写淫秽情节的垃圾书本充斥市场。文以载道,现在被污染得没有意义,起反作用。

文化垃圾,说得再多,不过求名求利而已,何曾起到教化众生成圣成贤的作用!如此,就是都无实义。水大,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下面我们探讨风大。

我们看经文【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佛在这里问我们,无影无形的风,是从何处来的?我们对风的认识从何着手?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七十一集,二零二一年十月五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