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 ,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我们再探讨【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女人的一生,以保全当人的贞洁为赢家。古圣先贤对治世的评价标准是男效才良,女慕贞洁。女人保持贞洁,是对全社会的重大贡献!起到了稳定社会安定的作用。我们仔细研究人类的历史,几乎每次改朝换代,末代帝王身边都有个不贤的女人,这个女人必定是淫奔不才、行为放荡、是非两舌之人。古人教化女子比男子更严格,其中将女子维护贞操列为重点,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无论如何困苦,绝不玷污自己神圣的节操。
《楞严经》这里说的的处女,既是年轻的未婚女子,也是洁身子好的妇女。就目前社会大众的婚姻观念,对是否处女的要求并不严格,对女人的贞操也放松了尺度,对什么注重呢?对女人创造财富很关注!包括女子的生身父母,已经公开给女孩子传述如何利用贞操猎取名利,而且不是个案。现代女性也淡薄了贞操观念,社会大众的集体堕落,必然引发不可竭止的灾难与空前的大乱,这绝不是好事。
整个社会不良风气传导给少年儿童,不知不觉毒害了下一代。据听说,现在的女孩子到了十六岁左右,处女已经寥寥无几!是她遭遇意外侵犯失去处身吗?这种现象有,但很少。绝大多数的女孩子,在朦胧状态下,被所谓的爱情迷惑,不知不觉失去了贞操。爱情是什么?她们并不明白!如果有父母师长正确的引导,女孩子完全能够避免这个悲剧,观音菩萨就是广大处女的好导师。
菩萨护持引导女性的先决条件,是教这个女子自爱自重,这里所说的【爱乐处身】。爱乐处身的表现是什么?跟异性避免接触!更不会用贞操换取名利,要知道两者的轻重。
佛家的戒律明确规定,男女二众不能单独相处。这是避免女子发生意外的最好办法。就算工作上迫切需要跟异性接触,最好给自己带个女伴,或者带个长辈。三个人在一起,就方便得多,不要给男性提供犯作错误的机会,处处谨慎小心。佛弟子之所以能够修出成绩,就依靠戒律。如果将佛家的戒律普及到社会各阶层,让人们认识到戒律是保护一切人的,社会就安定和谐得多。中国古代的女子出嫁之时,几乎是清一色的处女,为什么人家能够保全得这样完整?她不从事社交活动,不接触族姓之外的男子。这是现代女性参考学习的宝贵经验。虽然现代女性必须从事社交活动,但只要坚持这个原则,完全能够保住处身。婚前发生两性关系绝不是好事情!将来成就为夫妻倒还罢了,如若不成,将是当人抹不去的心灵阴影,直接影响自己的后半生。广大女性要意识到这一点。谈恋爱,没有三年以上的互相考验,都不要急于求成同居一处。三年考验一个人都很难,何况三月两月几天时间!
女青年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不能让男性得寸进尺。无论双方处得怎么好,都要划出这道界限,这就叫作处事有原则,有尺度,互相尊重对方,让自己日后完璧归赵。在这方面,女性完全能够作得主,问题是自己要有主心骨,知道其中的深远意义。真正爱你的人,会象你一样维护你的处身,不会急于求成的。而急于求成者,往往包诸险心,越是遇到这种男性,你越要警惕,不能上他的当。
【爱乐处身,不求侵暴】,就现实生活来说,重在管理好自己。那,一个人出行或者办事,遇到意外侵害怎么办?这种特殊情况,自己敌不过对方,大声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或者观音菩萨圣号,将有意想不到的救星极时出现解救你。这样说有根据吗?当然有!这是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给众生立下的大愿!人在命终之时十念阿弥陀佛圣号即可出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在急难恐怖之时持念观音圣号,也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个道理,佛经有明确讲说,佛菩萨不打妄语。
保护女性,观音菩萨说,【我于彼前 ,现童女身,而为说法】,菩萨具体如何说法,觉悟女性,让她提高警惕,维护好自己的贞操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二百八十九集,二0二二年十二月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