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329集

慧利 2023年1月11日15:02:25
评论
292

《楞严经》卷六
【由我修习 ,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观音菩萨为什么法缘如此殊盛?为什么受到大众广泛的欢迎?他善获无作妙德,将关心爱护众生、恒顺众生的功夫落实得恰到好处、完美无缺,这就是无作。整天抱怨自己活的太累,给别人付出的太多,吃亏太多,就是着相、有为、无智慧。
这个世界绝无吃亏占便宜之事!包括父母与子女。父母为子女付出了一生,很辛苦,这是无缘无故的吗?过去生中的轮回债务而已!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就不觉得累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给他成家立业,无怨无悔。孩子对自己不好,也不会伤心,看得平平常常,所谓无债一身轻,债还了。
这就是佛圣只说付出不求收获的妙理: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度化他们离苦得乐是我应尽的义务!我们若将这个道理推及到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将气静神闲,少灾少病多福长寿!观音菩萨的无作精神正如是,能恒顺一切众生,教化众生的理论方法能满足当人的理解能力,不抽象,不高深,不向众生索求,最后成功的将有缘众生度化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度众生不着度生相!老师引导得好,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都很投缘,看起来什么事情都没做,结果都修出大成就。
菩萨度众生着了度生相,那是用有求的心强迫人家跟自己学!自己法执太严重,总认为他修行的法门最好,也不观察众生的根性如何就强行传法,人家不学,或者学不懂,他还要喝斥教训人家,结果呢?自己走火入魔,还将他人引向歧途!论他的动机呢,他是好心,想将别人教好,但事与愿违,将好事办成了坏事!原因是什么?攀缘!不懂得观机施教,生搬硬套,自以为是。还口口声声自己功德不得了的大:我座下有多少徒众,我建造了好大的寺院!寺院开法会供养有多少!殊不知道,这一切都成了他的枷锁,将他死死的捆绑在其中!经营寺院收徒弟,累死累活!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舍不下名闻利养,陷在其中出不去!座下弟子也罕有成就者。忙忙碌碌,到最后劳而无功,满腹怨恨,一腔牢骚。说到底,是自己的智慧德能不够,修行不到位。
那我们看看观音菩萨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是什么?【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何为妙妙闻心?就是持念闻听佛号!一心一意持名念佛。一部《楞严经》到底说了什么?说得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通一切通!我们看了二十五位修行大德的报告,那个人不是这样修的!可惜的是,他们的修行方法难度太高,我们学不来!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说的我们能学来,贴合大众的现实程度。
没有比阿弥陀佛圣号更为美妙的音声了!念佛、听闻佛号,摄心正意的效果无与伦比!因此,观音菩萨在这里一连说了两个妙字。心精遗闻 的心精是什么?就是我们挂在口上的自性德能!人之初,性本善!善的德能开发出来,就是明心见性!观音菩萨闻念佛号,用佛号将一切妄念换过来了,这是他修出了真功夫,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的见闻觉知,这是众生未迷之前的本能,无穷力量,无所不能,浑然一体。见闻觉知被妄想分别执着迷惑以后,分割开了,分作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分工不同,缺一不可。那,观音菩萨的【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是什么修学程度?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二十九集,二0二三年元月十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