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我们再探讨味性非本然。这个本然,是自性本然!自性是天工自成,干干净净,其中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与分别!而色声香味触法是自性迷惑以后的副产品,看似有,其实无,都是众生执着出来的,一旦破了执着,六尘顿时消失!无眼可见;无耳可听,无鼻可嗅;无舌可尝,无身可触,无意可思,尽虚空遍法界随处可到。
除尘,就是佛家的空理,用六祖能大师的偈颂说,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回归自性就是破除六根的执着,六根的执着即是尘染,尘的意思是污染。我们且不可小看污染以后的副作用,一个好好的人,一旦污染,他什么恶事都做得出,这是我们最常见的现象。
就说我们的味尘吧,他执着于某种口味,想吃某种食物,就有强大的吸引力促使着他去劳苦奔波,造诸恶业。三寸舌头害苦了我们:为吃肉而杀生,果报是不久的将来被所吃的众生所杀,一报还一报。不吃肉真的过不下去吗?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素食,不是过的好好的吗!现代人日日肉食,一顿不吃肉舌头就没着落,生活就没滋味,这不是节外生枝、执着出来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我记的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不要说吃肉,粗茶淡饭都吃不饱!一整年下来,就是年节吃一两次肉,日子照过。对吃肉望尘莫及,没有了指望,也就过去了。以前我们还觉的有点委屈与自卑:日子过的不如人,奋发图强去工作赚钱,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现在明白了,那段苦日子是好事,最低限度我们少造了多少杀业!拼死拼活赚到钱,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只不过帮自己造孽而已,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根本谈不上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有明显的感觉,穷日子的那些岁月,心情舒畅,人情味浓,现在家家户户富裕了,人没有快乐可言。其中肉食过多是重要原因。不但舌头贪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手里有了余钱,还要摆阔:包袱要真皮的,衣服鞋子也要真皮真丝的!为吃穿二事造下了滔天罪业,感得精神困倦,心情沮丧,暴躁易怒,多灾多病,得不偿失!社会上所谓富而不乐。所以,我们必须破除味尘,回归舌根的清净,远离荤腥。
断肉食不难,难的是众生不知道吃肉的后果。有一位佛门大德,他未出家之前是个渔夫,靠打鱼为生,当然,他杀鱼吃鱼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也不知道杀吃了多少条命。有一天,他捕到一条大鱼,这条大鱼很凶猛,博鱼的过程,鱼将他的手臂划了很深的一道伤口,血流如注,头晕目眩,痛彻心扉。他当下大悟:我受了一点伤就这样痛苦,而被我所杀所吃的水族,他们该有多么痛苦!不行,我以后不能这样下去!可是,我不杀生捕鱼,生活来源于何处呢?
带着这个困惑,他去佛寺拜访出家人。他的运气很好,遇到了有修有证的出家师父。师父告诉他,你能意识到杀业不对,这还算觉悟得快,若是果报下来,被冤家对头所杀所吃,那才叫受罪呢!三途一堕五千劫,你曾经杀了多少生命,就得受多少次杀难!这个人听了毛骨悚然,赶忙跪在佛前求忏悔,师父问他,你以后做何打算?他很为难,说,我不捕鱼,生活没有着落,改行,我又没方向,师父您说怎么办呢?师父问他,你成家了吗,他说:尚未。师父说,那你可愿意出家?出家以后有十方供养你,你专心修行就是了。他问出家的条件是什么,师父说,五戒十善必须持,以后不但不可杀生,也不可吃肉。这对他来说很为难,他吃习惯了,如何能戒掉?师父领他到地狱变相图看了一遍,他看到杀生的果报在挖心剥皮抽筋断骨地狱,吓出一身冷汗,当下披剃出家,以后修成正果。
杀生吃肉的果报不得了,佛家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从每天少吃肉,再到彻底断肉食,就走出了回头的第一步。参透素食的道理,味尘除去,舌根清净,功德无量啊!【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意思如何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五十一集,二0二三年二月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