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七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陰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佛菩萨加持护佑修行众,根据修行人的程度而言:程度高的,帮他继续提升,程度低的,也让他继续上进。成佛路上,离不开佛菩萨的加持护佑。【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陰速。】是菩萨护持众生速度极快,为修行众保驾护航,邪魔外道近不得修行人。【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在佛菩萨威神力量加持之下,修行众的业障超乎寻常的消解: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的过去事,这是宿命通,二果罗汉就有这样的功能。
宿命通的证得,对修行人很有帮助。当我们眼前遇到种种人事因缘,某人跟自己过不去,某事不顺心,有宿命通的修行众心平气和,无怨无悔,逆来顺受。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过去事。人家之所以待我不好,那是我曾经伤害了他。既然事实真相都看清楚了,他对佛的因果说定然深信不疑,他能作到趋吉避凶,妥善处理好眼前发生的事情。
【周遍了知。得无疑惑。】这个疑惑指的是什么?是佛的教诲,宿命通者对佛的教诲深信不疑,能落实佛陀的教化,能将圣贤教育应用在生活上。这样的修为,比之未证得宿命通者,进步快得多。
在修行上,我们感到佛说的有道理,但就是不肯实践,原因不外乎半信半疑,信不深。只能从今生今世经历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原告因果迹相,目光不够深远,时善时恶,修行功夫进进退退。即便金刚菩萨藏王想开发我们的智慧,也加持不上。但是,诸佛菩萨化身的古大德,一句偈颂说得好: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要知来生事,今世作者是。也同样揭开了我们的过去未来,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 这是从此以后不造恶。 药叉罗刹是凶鬼血魔,专食人畜;迦吒富单那是疫病鬼,又名臭口鬼,所到之处播放病毒,危害生灵;鸠槃茶即魇鬼,我们梦中感觉被什么东西压着,动不了,就是鸠槃茶作怪。他魇人的力气很大,很多人在他的重压之下再也醒不来,鸠槃茶魇人的目的就是吸人精气。淫心重者,贪心重者,最容易遭遇这种鬼。
毗舍遮,也食精气鬼,专找好吃五辛酒肉的人,吸他的精气。梦中与人行淫,就是它引人生烦恼。贪吃酒肉五辛的人是它猎取的对象。这些鬼类长期与人纠缠,人的杀盗淫妄习气则与日俱增,折福折寿,什么灾难都可能发生。
有形无形的这个有形,是欲界与色界的人众,大家都有身体。欲界有男女之相、男女淫事与饮食;色界有男女之相但无男女淫事,无饮食。无形,那到四空界天了。有想无想的这个有想,是着有,无想是着空。着有在欲界与色界,着空在无色界,都在三界范围,属六凡品类。
持颂楞严咒证到阿罗汉果位者,他超脱了三界,入圣流了,不会再沦落为三途六道身。【如是恶处】的这个恶处,指六道轮回。六道,虽然有三善道,那很快就转为恶道了,靠不住的,佛将阿罗汉之前的六凡都称为恶处。
【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这是佛对楞严咒的赞叹。用楞严咒收摄乱心,将永离诸苦。这里的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指的是六道轮回!【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这个纵其自身不作福业,是不是这个人不修福?不是的。他精进持咒、不贪世乐就是修大福!这里说的自身不作福业,是他闭门用功,遇不到度化的对象,跟闭关一样,不接触外界的人事物,看起来他什么都不干,其实他所干的是出轮回的大事,没有比这件事更大的善事了。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是他勇猛精进,闯过重重难关,诸佛菩萨助他一臂之力,在关键时刻加持护佑他。
【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这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了。将持颂楞严咒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照样接引。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百六十四集,二0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昨天是《楞严经》讲记第四百六十五集,二0二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