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八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这个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表现是什么?无忧无恼,欢欢喜喜。众生的忧恼是怎么来的?有永远满足不了的贪欲、有生活中解决不了困难,有过不去的难关,缘于自己智慧德能有限。而修到欢喜地,道德高深,智慧德能具足,自然法喜充满,无忧无恼。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种境界就出现了。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这个垢,是无明烦恼。异性入同,是能化解包容一切。同性亦灭,是不以自己智慧德能近佛而生自满,平易近人,善能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这个净极明生,是功到自然成。对自己现在的修学成就并不满意,还在努力向前。精进不息。修行,永远要保持平常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安于现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菩萨精神就是这样。越是修到高级阶段,越不能懈怠。发光地的这个发光,光指智慧德能。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这个明极觉满,是修行功夫到家了,焰慧地的这个焰,即火焰,火炬。火焰发出明光,带领暗夜迷路的众生突出重围。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一切同异的这个同异,同是赞美,异是毁谤。所不能至的这个至,即静若止水。名利是非、荣辱毁誉动摇不了菩萨的清净心,也阻碍不了菩萨度化众生的决心与毅力。难胜,即无能胜。菩萨高登难胜地,巍然不动,度化众生善巧方便。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无为真如,就是一真法界。性净明露,是心地清净到极点,明察秋毫,自性德能完全开发出来,随缘妙用,游刃有余。现前地的这个现前,是处理眼前的问题干净利落,一步到位,准确无误。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这是菩萨修到了七地不退位。远行,比喻孩子长大成人,武艺高强,心地纯厚,道德高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父母放心的让他闯荡江湖,干出一番事业。到了不退位,功夫不受善恶环境的影响,处处是道场。净土念佛一法,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者,都有七地菩萨的远行功夫: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即便下下品生人,亦复如是。极乐世界的大众每天供养十方诸佛,就是远行。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这个一真如心,是不受任何境界干扰了。不动,就是八风吹不动。看似修到八地位非常困难,其实,说难也不难,我们果然能八风不动摇的专精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很快就超过八地了。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善慧地的善,是慈悲,慧是智慧。福德慈悲智慧到这里都圆满了,就要成佛了,佛将干慧心到善慧地定为修学位。善慧地是第九地。菩萨学业成就了。修习毕功的这个毕功,就是毕业;功德圆满,是无功用道。所余的轻微习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断除。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法云地是第十地。慈阴的阴即荫,荫蔽。是菩萨慈悲所覆广大无边,妙云,是菩萨度众如祥云普雨,无不滋润。覆涅槃海,是所到之处清净寂灭,能除众生一切苦。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这是菩萨修到等觉位了。何为等觉?与佛等齐,名为等觉。我们就能知道等觉位有多高,菩萨修到这里有多不容易!如来逆流的这个逆流,是倒驾慈航,示现等觉身引导等觉位菩萨继续向前,到无上正等正觉位。菩萨顺行而至,是等觉菩萨肯跟善友学习,取长补短,断除最后的无明。善友虽然跟自己同是等觉位,但很多地方优秀于自己,菩萨能感受到。虚心学习善友,以善友为师,这就是觉际入交。觉际,是将误未悟之际,入交,是与对方交流,提示对方。未成佛之前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等觉菩萨也不例外。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0七集,二0二三年七月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