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处在垃圾包围中,身心世界受到严重的污染,人人痛苦不堪。食物与水源污染了,空气污染了,环境的污染让人身体疲倦无力,思想意识污染了,大家精神萎靡不振。
我们很不容易看到一个精神百倍,意气风发的人,大家都浸泡在苦水中,谁能高兴起来呢!三界火宅本来如是。轮回当中没有快乐。
我们看经文: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这是佛自己说,佛同情大众,替众生着想,苦口婆心说法教化大众。用种种比喻,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把我们往极乐世界劝导。其用心之良苦,不言而喻。佛陀住世说法不容易,冒着生命危险说出三藏十二部。这样的苦功,没有人肯下。也只有大圣佛陀的彻底悲心,不厌其烦的劝化大众。
【授与经法】
【经】是理论,
【法】是方法。佛法修行,三藏十二部经是理论,84000法门是修行方法。我们断烦恼出轮回,有理论有方法还有人亲自给我们实践表演。佛陀不但理论如是上说,而且现实中亲临实践,言行一致,让修行人感到踏实,有信心。
【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大家学习佛经,不能停留在理论上不落实。深思熟虑,经文要经常读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儒家大德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一部经,今天读颂的感受与昨天相比较,就深一点。这就是不断的吐故纳新,用经教指导自己向正的方向前进。昨天是故,今天是新。不断学习读颂就是温故知新。修行就是这样成就的。
【持】是受持,落实。
【思】是思考。奉行是如法修行。持之以恒。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佛法宣传不论男女老少,地位尊卑,谁有能力谁就干。有的同修辩才好,有能力讲经说法,大家就支持他。而有的同修经济上宽裕,自己没有能力讲经,支持其他人讲,功德也在其中。
当前,佛门修行众有一股恶势力,反对在家人讲经,更反对在家女众讲经,这都是他个人的偏见。他反对,但没有理由。佛在这里给我们说了公道话,大家以后就不要固执己见,乱批评障碍了。
历史是众人谱写的,佛法靠大众去流通。
【尊】地位高的,有实权的领导人,要积极支持圣贤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国家领导人支持圣贤教育,国家肯定兴盛发达。在修行上。地位高的,还有下层社会的民众,在佛门中是平等的,觉悟成佛之事,不限于地位尊卑。
【男女】佛门更不以男尊女卑而排除女众。
我们看到一个现实,现在修出成就的,基本上都是在家女众。女人一样能修成佛果。佛门当中,大家不要心存偏见,修出成就为目的。如理如法的修行,六道众生皆可成就,佛事门中,诸法平等。
【眷属】这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大家都学佛修行,互相要鼓励照顾。
【朋友】是社会上的人事关系。把佛法传给自己的朋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随手的功德,对自己好,对朋友更好。
【转相教语】有条件的,讲经的事业做的越大越好。普及到全世界,受法益的人多,很好。条件不具备的,度一个算一个。男女老少,出家在家大众都要发心传承佛法。我们在善财童子53参看到,讲经的大法师,其中有三位就是在家女众。而且是年轻女子。
这一发现,给反对在家女众讲经的人当头一棒,你说女众不能升坛讲经,人家法身大士示现做女身,开讲坛经,也就是鼓励佛门大众不要歧视女众。毛主席说的好,无论是谁,只要他说得对,我们就照他的办。
女众有才能,对佛经参的深,参得透,也是传法的好才料,为什么要扼杀她呢!
佛门多一个传法的力量,就有很多人闻法受益,有什么不好!这样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有些人不理解呢?
他的存心不正,害怕法师讲经。说穿了,他就是魔来破坏佛法的。巴不得佛法马上灭亡。大家不要上魔的当,助纣为虐。破坏正法传承。
【自相约检】这是大家依众靠众,互相在一起打佛七,精进用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
【和顺义理】道理通了,人人都会自觉遵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大家处在一起,矛盾是非就不会出现,一团和气。
【欢乐慈孝】慈悲与孝敬落实到团体当中,大家欢聚一堂,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极乐世界人人互敬互爱,忠孝仁义是立身之本,
【悲】是一颗好心,
【孝】是善中第一。学佛的人首先要做到忠与孝。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如果做错了事情,赶紧回头改过,眼前为善就是好人。修行成佛,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改过就好。佛门讲不二过。后不再犯就好。
【去恶就善,朝闻夕改】闻思修三慧,闻到佛法,马上改掉自己的错误,就是修行有成就。积少为多,大成就是由小成就慢慢积累的。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要把佛陀教诲摆在第一位,如同贫人将无价之宝摆在第一位一样。
【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改往】是改掉一往的坏毛病,坏习气。修来,是修美好的未来。往生极乐世界是我们得未来。
【洒心易行】是洗心革面,把原来恶的,不正确的行为完全改过来,洗干净,重新做人。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334集
二零一九年七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