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八
【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佛学菩萨,就与佛圣感通;造五逆十恶,则与恶道感通。整天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那有不与阿弥陀佛感通的道理!佛号越念心越善,心地越善良则越喜欢念佛。因此,念佛人预知时至,知道自己舍报的年月日时!他是怎么知道的?阿弥陀佛通知他的。有人两、三年前知道;有人两三、个月前知道;有人两、三天前知道........命终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从容应对,事先有准备。头脑清楚,与阿弥陀佛答酬,含笑往生极乐世界,不是碰运气偶然的。
【事善知识,自轻身命】,善知识就是佛菩萨,事善知识就是跟佛菩萨学习。领会了佛教精神的人是不畏惧生死的,因为本来就没有生,也没有死,所谓的生死只是换个身相而已。跟随善知识,用毕生精力改过自新,将来的前景肯定比现在好!自轻身命,是不贪生,不畏死。怕死的是什么人?造了恶业的人!他死时生大恐怖,因为他要下三途恶道了!而跟随佛菩萨修行的人,我们的归宿是极乐世界,出轮回成圣道,对现在的业报身,巴不得马上甩掉它轻轻松松到极乐世界去,怎么会贪生怕死呢!
佛菩萨应化世间随缘度众,完成任务就走了,我们也一样,历事练心,活一天行一天菩萨道,不虚度光阴,不贪恋红尘,就等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佛陀告诉我们,行为决定未来。【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这个诸想虽别,是大众修行的法门不同,诸想的想,是爱好,喜欢。84000法门,修行人各有所爱。但依教奉行,严持五戒,落实十善,用自己爱好的法门摄心正念,都能往上进取。轻举是同的这个轻举,是向上。是同,是效果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飞动不沈。自然超越。】这个沈,是沉;超越,是出轮回成圣道。飞动不沈,是一路向上,持之以恒学佛学圣,就会自然而然超脱轮回,离苦得乐,修行要有恒心。要想生生世世不离佛圣教诲,就必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佛说自然超越的前方便。【此名外分。】这个外分,是众生遇到圣贤教育的外缘,有幸超脱出来。与内分相比较,内分在凡,外分在圣。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的这个生死相续,是六道轮回,死此生彼,无休无止。生从顺习,死从变流,是生生死死都受业力支配,身不由己。顺习,是顺着前生的业力习气成就今世的身相与命运;变流,是顺着今世造作的业力开始又一个新的生命体,或由人变畜,或由畜变人,等等。变来变去,都在六道回转。今生你强欺我弱,你欺我;来生我强你弱,索债报怨,我欺你!众生的恩怨情仇交结在一起,错综复杂,菩萨与阿罗汉都难以辩别清楚孰是孰非,佛看得明明了了。
【临命终时。未舍暖触。】的这个暖触,是贪恋身相,神识迟迟不肯离开尸体。暖,是身体的温度。人断气以后,身体就慢慢凉下来,四肢关节与肌肉僵硬了,再向后,尸体就开始腐烂。神识离开尸体,大约需要八个小时,最保险的是十二小时。在气断以后的八到十二小时之内,还不能说他死了。用现代医学来解释,脑细胞很顽强,没有八到十二小时不会完全死亡,在活动。
这时候不能搬动尸体,神识有觉知,碰尸体,搬动尸体,他很痛苦的。他如果痛苦嗔恨,本来该生善道,就堕恶道了。亲人与活着的人要悉心呵护他,给他念佛修福,开导他到极乐世界去。他如果善根福德深厚,就跟着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了;即便他不愿去极乐世界,佛号也能消去他万万罪业,他本来该下恶道,则转生善处。命终遇到有人如法护持:不搬动,不磕碰,持念佛号,这是他最大的幸福。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一五集,二0二三年七月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