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九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 ,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 ,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佛给我们解说了二十八天的具体情况,是为了让我们一步到位求生极乐世界,不要走弯路!修行人之所以走弯路,迟迟成就不了,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违背了佛圣的教化。《楞严经》第九品经文,佛将修行中遇到的种种魔障更详细的解说给我们,让我们防微杜渐,在一切色相当中不迷不乱,转受想行识为菩提智慧。我们经常提说的五十阴魔妨碍修行人,具体是那些魔、它们为什么要作乱恼害修行人?学习了第九卷经就明白了。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 这是佛陀调整了坐姿。从说《楞严》到现在,佛稳如泰山,一动不动。要说,《楞严》讲到这里也算圆满了,佛陀罢座下坛也交代的过去。可是,当世尊站起来收拾好几案时,大众并没有散会的意思,明显的是还有疑惑未解。已经走下法坛的世尊很快就看出大众的意思,从返宝座。这个【回紫金山,】的紫金山,是佛的金光之身;【再来凭倚。】是佛再度升座说法。那,大众到底还有什么疑惑呢?
疑惑不少!色受想行识、五蕴未曾转为觉正净,对于如何避免天上人间、恶道善道反复轮转,大众底气不足。确实是这样!我们经常遇到修行上的障碍:或者人事不谐、或者身体不适、或者情绪波动等等烦恼,没有善知识亲临指导,很多人半途而废,修不下去的。在我们的周围,大家可能已经看出了:绝少有善始善终、一门深入、终生持戒精进者!就因为大众过不了五阴魔的干扰,中途退堕,前功尽弃。而持之以恒,尽形寿专精到底者,人家都成就了。
佛接着对大众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佛该说的已经和盘托出,说尽了。主题就是一门深入、持戒精进、断杀盗淫妄,生极乐世界。善根深,会听的,人家早就开始修为了!回到自己的道场万缘放下精进念佛,一分一秒都不浪费。
而靠自力修难行道者,他没有这个悟性。因为,自力法门修行起来障碍太多!远不如一句阿弥陀佛、一本《无量寿经》,修行起来轻松方便。就近代佛门,大众修行的实况而言,走火入魔、最后无成就者、以禅、密二宗居多!倒是净土念佛法门一枝独秀,成就了无数念佛人轻松愉快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其中的奥妙,大家要好好研究。
【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犹未识 ,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这个汝犹未识 ,是佛看出大众信心不足。这个修奢摩他毗婆舍,是禅坐与观想。这一类修行众固执己见,不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佛住世当年,修自力法门的人很多。而禅定与观想等法门修到一定火候,出现的境界很容易迷惑人、让修行人佛魔不分,甚至认为自己成佛了。好好个修行人,最后不是生天就是沦为魔子魔孙!更甚者,下无间地狱!
如果大家都持戒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些麻烦都能避免!念佛人,用阿弥陀佛圣号摄心,魔进不来;用阿弥陀佛圣像摄念,魔不敢变阿弥陀佛的形象恼害修行人,护法神不允许的。魔变阿弥陀佛之外的其他佛菩萨,护法神不管,这是净土学人的常识。既然大家都知道,魔就不讨没趣了,他变其他佛恼害念佛人,我们不理他!而念佛人或者醒时、或者梦中见到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与阿弥陀佛,这都是好事。
佛用一部《观无量寿经》,专事让念佛人牢记这些境界,以便临终更好的往生极乐世界。这与离一切相不冲突!佛将话说在前面,念佛人识得何为善境界、何为魔境界而就佛去魔、一心不乱,比之禅、密等法门,这个方法安全方便得多。佛说禅修、观想等法门的学人,【魔境现前,汝不能识,】 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洗心非正,落于邪见。】这个洗心非正,是学人确实想断烦恼,纠错向正,但最后适得其反,被邪魔所惑,知见偏邪。《楞严经》讲记第五百六十五集,二0二三年九月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