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571集

慧利 2023年9月12日16:47:04
评论
218

《楞严经》卷九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从这里,佛开始给我们讲说五十阴魔的来由。是那五十种魔呢?色、受、想、行、识五阴,每阴十魔,共计五十魔。这些魔障,既是修行众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成就佛果的大障碍!修行人必须了解这些情况,不然的话,遇到这种现象,自己就无从辩认与应对,要吃大亏的!被魔迷向歧路,结果是堕无间地狱!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 这个汝坐道场,是我们住在清净处精进用功。道场,是清净处。销落诸念,是用84000法门降伏妄念,断诸乱想。任何道场的住众,修行目的都是这样。可有人修成功了,有人却走火入魔,其中肯定有原因!【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这是修出成绩的境界。这个其念若尽,是妄消真现,一切恶念没有了。则诸离念的这个离念,就是现代修行人常说的无念,无念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没有恶念。没有了念,也就没有了对立的善念,都是净念作主。
佛家的空,是空掉烦恼,将烦恼转为智慧叫作修行。一切精明,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到了成佛的境界,佛说:动静不移,忆忘如一。这个动静不移,是在任何境界当中都不迷惑颠倒,永远保持着庄严、清净、平等、觉悟。人多处能管好自己的口,每句话说的恰到好处,正当其时;安静处能管好自己的心,一念不生,稳如泰山。
忆忘如一的忆,是能记得无始劫来的一切事情;忘,是没有精神包袱,不被过去发生的事情拖累而思前想后,念念流迁。这个功夫要修成,那很不容易,但我们必须修到这样的境界。到不了这种境界,就有无量苦受,这是修行的大方向。【当住此处,入三摩地】,意思是,修行成就,就是修出清净境界,要奔着这个目标进取。现实当中,有不少人摸着一点边缘,但距离入三摩地远远不够!如若目标方向不错迷、持之以恒修下去,那肯定会成就!可惜,因为魔障,大多数人中途退堕下来,前功尽弃。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这是一类修行人,他修出了一点功夫。但功夫不到家。说他是凡夫,他又比一般人心地清净;说他是圣人,他又随境退堕,保持不住修行功夫。佛比喻这类修行众,如同双眼健全的人,有见的功能,但将他安置在黑暗之处,他的眼睛就跟盲了一样,什么都看不见。这个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是他没有修出真功夫,没有突破色阴区宇,根本经不起境界的诱惑,修行路上举步维艰,邪魔时刻想毁灭他。
佛多次对我们说:如果未证到阿罗汉果,你千万不要相信自己。这句话对念佛人来说,我们还未往生到极乐世界,你也不要相信自己。老老实实继续专精念佛,不要向人家吹嘘你的功夫。修得再好,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严持戒律!否则,魔就找上门来戏弄你,让你往生不到极乐世界去。处在色阴区宇的修行众,功夫靠不住的。色阴是什么?就是辩别不出何为佛何为魔,被色相迷惑!贪着五欲享受!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这个幽黯,是见上的障碍。 这个劫浊,是时间的限制。修行人在色阴区域克服魔考,精进修为,时间与空间就打开了。用佛教述语来说,他就修到天眼通与宿命通,证了初果须陀洹,总算入圣流了。色阴尽,就是人家终于修出了成就!
而突破色阴区域绝非易事!其中的艰难困苦,魔障就有十重!谁能成功的越过这十重障碍?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得一人成就!正法与像法时期,比末法好一点,成就者仍然困难重重!靠自力法门修行就是这样。而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则容易得多。到底是那十魔干扰我们半途而废?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百七十一集,二0二三年九月九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