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我们如何做到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如何供养? 佛,有过去佛、未来佛。过去佛给后学留下了宝贵的修学经验,我们如法修行就是对佛最诚挚的供养;未来佛在那里?三途六道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将爱心普及给一切大众、将佛法传播给一切有缘,三种供养都修圆满了。不要听到供养诸佛,就到处跑庙去磕头,那太狭隘了。【净修梵行,】是一门深入,长时精进,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恢复自性本具的万德万能:佛果就是将烦恼断尽以后的纯善境界,不神秘。
【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这是披剃以后的十六王子向佛请法,他们看到听闻大通智胜如来说四圣谛、十二因缘,不少人证果了。十六王子听了四圣谛十二因缘法有没有证果?证了,但未圆成佛果,请大通智胜如来继续说讲。
十二因缘法比较抽象,没有一定修行功夫的人听不懂,更参不透。释迦佛五时说法,在般若时说楞严,随带说了十二因缘,那时的座下学人根基已经相当深厚。而对初学说十二因缘,那是强人所难、初学听不懂。我年轻时见过这样一位法师:他很热情宣讲佛法,但结果失败了。我们地区的大众清一色修净土,大家听闻净老讲说净土诸经,听的很有心得受用,也都愿意专精念佛。
可当地寺院的主持法师是修密宗的,请了密宗上师来讲经说法。这位法师开门见山就说十二因缘法,听得大众如坠云雾,还不敢反对他。而且,这位年轻的上师皆力排斥净土法门,惹起了众怒,人们都不去听他讲,他没有了听众,也就半途而废。讲说,一定要观机,不能违逆大众的意愿,违逆了,他们不愿意听的。佛家的恒顺众生,我们要好好参解。大通智胜如来说十二因缘,那是大众迫切想听,这不,佛说完以后,六百万亿那由他人心得解脱、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证得无漏通。
大众的法缘成熟了,佛成功的度脱一部分人。那么,大通智胜如来就此功成圆满、示现入灭吗?如果没有人请法,佛不示现入灭也无办法住世。因此,十六王子站出来请法了。【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意思是,我们尚未成就佛果,还需要佛圣继续讲说妙法。
我们看到,释迦佛当年说法,座下不少听众明白了意思,当下大悟,就能照佛说的去作,这是上上根性者。人家听了十二因缘法,明白一切法空的道理,妄想、分别、执着三大烦恼当下破尽,但这样的学人毕竟是少数,六祖能大师算一个。普通根性的学人听了有所启发,觉得佛说的有道理,但眼高手低,办不到,修行上更不知道从何着手,不是偏空就是执有,这是大多数人的程度。十六王子这一请求,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这是跟随转轮圣王来听法的八万亿人,也迫切希望大通智胜如来讲说通俗易懂、出力少、成就快的妙法,让他们一生成佛。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他们也要求披剃出家。转轮圣王开始不同意,可他看到大家心意已决,拦不住了,也只好成就八万亿人出家的愿望。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莲华,就是《法华经》,《法华经》的精髓是什么?藕益大师早就一语道破:华严奥旨,法华秘髓,十方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示南,皆不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大通智胜如来下面所说的化城,就是对往生极乐世界的说明。佛所护念众生,如果不说净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妙法,众生就无从下手修持。释迦佛说法华,用了八年时间,大通智胜如来则用了二万劫。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地球人的智商并不低:我们闻法四十九年的收获不小,佛度缘熟人一点不费事。
【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这是十六王子提炼出了《法华》精髓,总结出了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妙法。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一十集,二0二五年五月十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