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 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净土念佛一法,古今大德一致认为,属易行难信之法:佛说难信真难信,万千人中一二知,这是大德们教学过程中的深深体会。【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的这个疑惑,是对什么疑惑?对法华精髓疑惑。法华精髓,前面已经报告给诸位了,想必大家没那么健忘。这句经文也应证了我们前面的见解:辛辛苦苦的学楞严、学法华,学到最后多了点所知障而已,收获谈不上。这不,大通智胜如来住世说《法华》,也是信解者少,疑惑者多。
我们看经文:【千万亿种,皆生疑惑】的这个千万亿种,有六道众生,也有声闻、缘觉、阿罗汉,还有菩萨众,等等。总结起来就是于会的一切众生。皆生疑惑,是对佛说法半信半疑,这个不难理解。在现实当中,我们亲眼看到事实了:就修行众来说,初入佛门,师父劝我们一门深入,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能听进去的没有几个人。缘于大众的新奇感与所知障太浓厚,都想将诸经看一看,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看些神神鬼鬼、神通感应的内容,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提不起兴趣。
这样去摸索探究,根性利的浪费七八年、三五年,根性钝的则浪费了几十年!他盲目的朝山拜圣访善知识,上当受骗,越修越烦恼,碰够了钉子,到日暮途穷之际,才回忆起师父当年那句教诲有多重要,从此以后安下心,扎下根,一门深入,专精念佛,走上了正规,最后多多少少都有点成就:成就大的,往生极乐世界了;成就小的,最低限度他没有堕下三恶道,保住了人身,或者升天了。虽然还在轮回当中,总比未修学的人结果好,这样就算好的了。而绝大多数的学人乱跑杂修了一辈子,比不学佛的人还要烦恼,是非口舌、淫杀二业根本没有减少,结果修到那里去了?大家都知道。修道者众,悟道者寡,这是众生的常情。
我们看经文:【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大通智胜如来孜孜不倦的说法华,用了八千劫,收效如何呢?得度的当然也是少数,大多数人已经不耐烦如来继续说法了,就跟释迦佛说法华有五千退席一样,此地他方都如此。
释迦佛入灭的原因是没有人再请佛说法了,那我们看看大通智胜如来,没有人愿意听他说法,佛就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这是大通智胜如来的法缘告一段落。没有人请法,佛就安静的一个人入定,清静无为。世间人就不一样了:工作之余,他耐不住寂寞的,要去找娱乐,找刺激,这是圣凡的区别。这段时间,佛不说法了,但佛座下的弟子代佛弘法。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有的同修参不透:大通智胜如来说法没人听,为什么十六沙弥说法却有人听呢?这就是缘份不等。释迦佛当年也遇到过这种现象:佛去某地说法,刚上法坛人家都走完了,但目连尊者升坛说法,人家都来听讲,因为佛与这批人无缘。法师的修学程度再高,听众不承认,这也没办法。佛法火炬相传,我们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传承正法要靠大众的力量。
别的不会做,见了蚊子蚂蚁、小鸟小兽,给它们念句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人人能办到,举手之劳而已,到自己成佛了,这都是有缘众生,法缘从当下就要广结。我们看到,同样在佛果位,有的佛度众多,有的佛度众少,这不是佛有等级,而是因地上的结的法缘有多有少。
四部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是出家在家修行众。十六沙弥说法度众,一说就是八万四千大劫,他们复讲了大通智胜如来的说教,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也收到了与佛说法一样的效果,受到师父大通智胜如来的赞叹。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一十二集,二0二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