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其实,导师早就造好极乐世界这个化城,并不是大众疲惫不堪之际才去建造极乐世界。佛圣五时说法,都不离劝弟子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只是我们粗心大意,没有发现而已。释迦佛留下的诸经,涉及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将近二百多部,可惜弟子们聪明反被聪明误,靠匹夫之勇甩开极乐世界,用自力法门去修行。对老实念佛的人横加指责,看不起念佛人,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憨胆大。
这种修行人咋一看,劲头十足,成佛有余,但经不起环境的考验,最终败阵下来。古大德批评他们是通儒禅客,特别是知识分子,文化程度越高,越难以接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易行道,今天朝山,明天访圣,所到之处还留下诗偈,显得格外文雅渊博。今天修禅,明天修密,南天台,北五台,跟人谈起来他很有资本:我去过这里,去过那里,游了这个名山,见过那个名僧,满是他的市场!修行上不专不精,白白耗费了几十年时间而一无所获。
这些人什么时候回头念佛呢?到他折腾不动了,碰得头破血流,他才肯回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很多佛门修行人到晚年才开始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虽然他回头念佛了,可日暮途穷,今天关节疼,明天头发晕,想精进用功,远远不如年轻时了。跟他同时起步修行的人,人家一开始就一门深入,专精念佛,早就功夫成熟,想什么时候走,自由自在。他呢,远远落在人家后面。能不能赶在命终前修成念佛三昧,这还是个问题。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选择好净土一法,趁着年轻修出成就,顺理成章往生极乐世界。修行上,如果修得疲惫不堪但收效极少,这不是佛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是自己修得不契机不契理,法门选择错了。真正选择好合适自己的法门,越修越轻松,越修越法喜充满,怎么会疲惫退堕呢!如果我们觉得越修越烦恼,还不如未修之时,你要谦虚的请教善知识,善知识肯定会指出你的问题。
现代人修行,那个法门最适合我们?就是净土一法。我们一开始就一门深入,老实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终其一生不疲不厌,肯定有大成就。极乐世界是化城,这话没错,但这个化城正是成就大众的殊胜道场。一经往生极乐世界,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于进了保险公司。
【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修行人退堕的原因,还是经不起财色名利的诱惑。因此,阿弥陀佛集诸佛国土之长,将极乐世界设置的尽善尽美,人人欢喜住在极乐世界用功修行。【汝等勿怖,莫得退还】,是佛劝弟子不要畏惧前途遥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修行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往前进,是永离诸苦,而往后退,则是死路一条。
【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这个随意所作,是到了极乐世界用那个法门修行,一切随缘,阿弥陀佛平等成就84000法门的修行众。生活上,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要修行人操一点心。极乐世界的大街与马路是黄金铺就,建筑物都是七宝材料,世间的一切富贵比不上极乐世界,六欲天主比之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者,如同乞丐站在帝王面前。
可于中止,是可以住在里面,想住多久就多久,阿弥陀佛不会下逐客令,你什么时候歇好了,再上路前进不迟。事实确实如是:极乐世界的修行环境很宽松,阿弥陀佛从不催促谁精进用功,你在娑婆世界活的很苦,想放松一下,喜欢游赏园林,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与宝花宝草应有尽有,你尽管游赏就是了。
可你仔细观看极乐世界的花草树木,才发现这些草木不一般:花朵组合成阿弥陀佛四字图案,美不胜收,你越看越喜欢看,不知不觉将阿弥陀佛圣号打印在脑海当中,合目闭目都看到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其他杂念进不来;你喜欢逗鸟,美丽无比的珍稀鸟类对着你念阿弥陀佛,这可真叫喜出望外:鸟竟然会念佛!你兴趣十足的跟鸟比赛念佛,杂念消失,闻性功能恢复了。等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不知不觉断尽烦恼。看似在玩乐放松,其实用功修行没有停止,这就是化城极乐世界的大妙用。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二十集,二0二五年六月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