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极乐世界除外,极乐世界同样是虚妄。可这个虚妄化城, 进去的是烦恼众生,待化城灭了以后,大众都回归常寂光净土,成佛了,这个化城的功德实在很大。【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既得止息,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众安静下来,不再迷茫,精进用功但不觉得疲倦,寓教于乐,断烦恼并不难。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大众修行起来轻松愉快,我们修得很累?其实,理论方法掌握了,此地跟极乐世界一样,修起来顺理成章,都不累。我本人就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其他的经论都放下了。我深深体会到古大德那句格言的意义:三藏十二部,饶于别人悟,八万四千行,让与别人行,我就留了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全身心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不加杂,不乱修,身不累,心也不累。如果又想念佛,又想念别的经,又想持咒,又想礼忏,心安不下来,精力也跟不上,当然越修越累,越修越烦恼。
凡夫众的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那能经得起这样折腾呢!杂修,乱修,那还是没有参透佛的说教。修行,是将错误的身口意业改正过来,不是学多少经论。持名念佛一法,闻思修三慧都在其中。佛号经口念出,传进耳根,身口意三业自然清净,没有比这个更快捷的方法了,何必劳心费神去加杂别的经与咒!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这样坚持不懈的修下去,身心世界一片清净。
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念佛念到法喜充满的人,他们不需要去娱乐场合找刺激,更不与人闲话是非,也不去游山玩水,他得定了:心定在阿弥陀佛圣号上,其乐无穷,人世间没有什么比念佛更快乐的事。
有一位老居士,八十高龄了,整天一个人专精念佛,人们问她修到了何种程度?她说,我就住在极乐世界。这种人不会说假话,也没有必要说假话。从她的行持上就能看出来:她从不参与矛盾是非,一心一意念佛,这个世界的兴衰变化影响不了她,她安住在自己的清净境界当中,不就跟在极乐世界一样吗!
【即灭化城】,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用五劫的时间博览群长,集无量诸佛国土的优长建造成就的,阿弥陀佛难道亲手毁掉极乐世界不成?这道理讲不通。化城消灭,是往生者烦恼断尽以后,诸相自然消失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清净心中一法不立,那来个娑婆与极乐的对立?既然没有了对立,诸法平等,就没有了极乐世界,也没有了娑婆世界,化城是这样灭的。古大德说:印坏文成。极乐世界只是个完美的修行道场而已,已经修行成就了,还念念放不下极乐世界,就跟过渡到彼岸不下船一样愚痴。
【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我们看看这个宝处在近,说明大众进了化城已经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珍宝。将化城舍掉,珍宝就得到了。极乐世界共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前三土有形象,常寂光净土是佛境界,无形的。
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对实报庄严土的大众,直截了当的让他们离极乐世界的相,不能对极乐世界产生依赖,否则就回不到常寂光净土。这个道理,实报庄严土的大菩萨能听懂,也能放下。当他们放下的一刹那,烦恼就彻底断尽了。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的这个止息,不是休息,极乐世界没有闲人。止,是停止造恶,息,是不再退堕。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这就是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的意义,中止了行人的漫漫轮回退堕路,一步到位将众生度到安全地带。如果没有这个妙法,诸佛说度化众生就不贴实际。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这是佛的大实话。不借极乐世界这个化城去修行,茫茫轮回苦海出不去,苦难则无尽头。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一佛乘,是当下断尽烦恼,证得佛果。佛一下子说烦恼断尽,闻法者能不能参透这一说?这我们亲眼看到了,佛说般若诸经,说一切法空,多少人听了沉空滞寂,既不愿意求生极乐世界,也不愿意面对现实,修成了狂禅,最后走火入魔了。
古今大德一再启示学人:学在般若,行在弥陀,上中下三根学人命终之时都以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为归宿,可忽略了这个关键内容的修行众比比皆是,不求生极乐世界,命终一念之差,不是生在人天二道,就是堕下三途恶道。这个话题还很长,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二十二集,二0二五年六月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