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佛印证某位学人证得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次,承认他修出了成就,但没有说让他就此停息,鼓励他再接再厉,进取佛果。可这些人靠自力法门修得精疲力尽,实在不愿意继续修了,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说我们怯弱下劣,看看自己周围的同修大众,当初发心的有多少,几十年过去以后,留下来的还有几个人,就明白佛说的每句话都有根据。大浪淘沙,淘汰出局的是大多数,留下来的是极少数一点。而佛给修行人印证他得阿罗汉、菩萨果,那只是对学人的鼓励。
《金刚经》,佛让学人离四相绝八非。四相者,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中就包括离阿罗汉、菩萨与佛相、离语言相,离文字相。而于中道为止息故的这个中道,是修行途中,半途而废。佛圣深知靠自力法门修行的艰难与漫长,那怕众生有丝毫进步,佛都积极护持鼓励,不忘劝说他求生极乐世界。
【若众生住于二地】的众生,是未成佛之前的学人,统称为众生;这个二地,即地上菩萨的修行位次,以法云地为最高,再上面就是等觉位与妙觉果位了。要说登地菩萨,那修行程度确实不低,他们不用往生极乐世界也能修成佛果,佛劝他们进化城,是不是多此一举?
那我们再看经文:【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对于登地菩萨,佛还是劝他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所作未办。何为所作未办?没有成就圆满佛果。汝所住地近于佛慧,这是人家登地菩萨的修行程度近乎佛果位了,智慧德能跟佛差不多,他们错误的认为佛果位就是这样,不肯再继续修行了。
不修行,尚有未断的烦恼习气,遇到境界当前,关就过不去,这由不得任何人嘴硬。登地位到佛果位之间的这段距离,实实在在将修行者累倒了,他们滞步不前,一耽误就是半个阿僧祇劫!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更何况地上菩萨,那能说自己成佛了呢!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这是佛对地上菩萨明确指出:你们没有达到佛果位,所得是有余涅槃,不是无余涅槃,还要继续努力。
说归说,这些修行众就是不肯动,累倦了,都想歇一歇,佛也就不再用老话题继续劝说了。【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这个三,是三根学人。上根是登地菩萨、等觉菩萨;中根是阿罗汉、辟支佛;下根是博地凡夫。如来用什么方便力能够让三根大众积极向上,不退堕?【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
佛用化城极乐世界劝归三根大众精进向上。其他方法启动不了大众的修学积极性,佛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妙法,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解说给大众,人人听了精神振奋!从这里,我们就参透了净土法门的积极意义,因为,靠自力法门修行,凡夫众被累倒了、阿罗汉被累倒了,最后,连同登地菩萨都累倒了!在无情的事实面前,佛圣再说化城极乐世界的妙用,劝缘熟者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大众这下子没话说了,都专精念佛,一门深入。
于一佛乘,是佛五时说法,长说短说、深说浅说,目的都是让学人断尽烦恼,佛法没有什么大乘小乘之分,是众生分别执着出大乘、小乘,佛法是铁板一块。为止息故,化作大城,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净土念佛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也是我们看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觉菩萨也不离念佛的意思。
为什么要等到浪费了无量时劫、累得精疲力尽以后才进化城呢,现目下一步到位不更好吗!千经万论导归极乐,这是释迦祖师的彻底悲心。我们口口声声报佛恩,如何报?自己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劝告有缘同修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报佛恩,十方诸佛开心极了。
【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古大德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只要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化城,城灭之时,也是自己成佛之时。极乐世界是清净身、清净土,求宝者梦寐以求的宝藏就在极乐世界,何待远行辛苦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二十四集,二0二五年六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