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162集

慧利 2025年8月12日17:05:12
评论
11

《法华经》卷四 法师品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增上慢者固执己见,骄傲自满,在修行上不是偏空就是着有。偏空,他一味的反对佛说净土极乐世界;着有,则死守着眼前的利益不松手,很怕吃亏。用这样的态度去修行,累死累活就是不见进步,这就是靠自力法门修行。这个现象,不用佛说,我们在同修大众当中经常遇到。不信念佛求生净土一法的修行人,基本上都狂妄自大,名利心强,祖师大德批评他们非愚即狂。
这些人能参透《法华》精髓吗?到佛门凭空染污了一些所知障而已,不但自己修不成功,还带倒一大片人。他为什么带倒一大片人?强迫大众修行与他一样的难行道、处处阻碍净土学人。虽然穿着出家服、剃着光头,所谓袈裟之下失人身。末法时期,无论法师修那个法门,都要主动成就大众修净土,绝不能逆着大局势让学人走难行道。
【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 这是佛提示我们,如何能将《法华经》讲说到深入人心、起到教化众生的作用。佛如是问,我们也要深刻思考。讲说任何一部经,都要让听闻者开启智慧,断恶修善,速快成就佛果。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一定是自己没有参透本经的深意。当人都模模糊糊,如何能开导别人深信切愿专精修持?我们这次启讲法华经的目的非常明确:增加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三资粮、向大众展示,释迦佛五时说法,都在劝大众求生极乐世界,法华时也不例外。
那我们看佛如何说:【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意思是, 要用慈悲智慧,讲出跟释迦佛住世说法一样的功效。既然释迦祖师五时说法不离劝大众求生极乐世界,我们也要紧扣主题。参不透净土一法者,他讲任何一部经,受益者少之又少,因为他讲的很局限,能听懂的人没几个,得度者就不多。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 我们的慈悲表现在那里?平等心对待一切大众,不能为了名利去讲经说法。加杂着浓厚的名利心,必然讲的不如法。释迦佛座下的周利盘陀伽尊者前生就犯了这个错误:好游族姓家,以讨好富贵人为能事,给富贵人讲经说法贪受利养,不为穷人法布施,因为穷人给不了他什么好处。正因为他吝法,今生感得愚痴的果报。而法师讲说,最大的慈悲,是恒顺大众,看大众是何等根器、喜欢修那个法门,要学会到那山头唱那歌,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来。
人家修某个法门修的得心应手,你去强插一杠子,打乱了人家的修行次序,这要引起混乱的。净老住世当年专说净土,因为他老人家名气大,禅宗道场也请他说法。他对禅门学人广赞禅修,鼓励修禅的大众一门深入,精进禅修,说的人们皆大欢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净土呢?老人家回答说:这个道场戒律精严,大众修禅几十年,已经修熟练了,不容易更换法门了,就只能劝他用老办法继续修。佛家的彻底悲心没有错,可众生的喜好各不相同,佛说法就要多元化。
【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没有柔和忍辱的功夫,干什么事情都没耐心,注定要失败。宁静致远,淡泊功利,是成就大事业的根本。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复如是。凡是失败的人生,不是跌到在色情上,就是跌倒在财富上。追根问底,是名利心重。淡泊功利者能吃苦耐劳、随遇而安,即便得到高名厚利,他还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如此,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佛圣通篇教学人淡泊名利,因为名利是毁灭道业的无形杀手、堕恶道的催化剂。如来衣的意思讲的这样清楚,我们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在佛门有没有持佛衣钵、续佛慧命。
【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这是一位法师的基本素养。法空的空,是将名利是非通通淡化为过眼云烟,事实证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做到清净心中,一法不立,不能将自己累死在名利是非上。满脑子的是非人我,放不下,不但道业成不了,也不得福寿,吃亏最大的是自己。
【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的这个安住,就是大禅定功夫。我们将心安住在清净柔和的境界,口说法度人、身行善度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就能讲出诸法的深意、人们听这样的大德人物讲说,信得过。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六十二集,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