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法师品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在漫漫修行路上,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说是魔考也行,说是自己的业障更准确!我本人对佛的信任不打折扣。在佛门修行,我被人欺骗、欺负,当时想不开,可看到悉达多太子当年弃位出家,太子主动放下了名利,苦行学道,就想通了。一切都是尝还业债,看开了,逆境也是财富,魔也是佛变现出来提示我:让我吃一堑长一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能够意识到这些,心里不落伤痕,就是修行有进步。
【施功不已,转见湿土】, 忍辱功夫有了,就是转见湿土。在一一切境缘当中学会忍让、生平等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佛门以无事为庄严。【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泥,是带水的土壤。挖井见到泥,就预示将要成功了。【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的真实相,是佛对自己一生说法的确认与总结。学《法华》,就学到了佛圣一世所说之法。
佛圣说法也是一门深入,长时宣说,不疲不厌,兑现了他劝教众生一门深入、长时精进的宗旨,给广大学人做出了榜样:从始到终劝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法华》的重头戏也正在这里。此经开方便门的这个方便门,除了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还有那个法门更方便?这不是佛的潜台词,而是明摆着的事实。【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这话让佛说中了!讲经的法师大德不少,可真正开发出《法华》精髓的有几个?法华精髓就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说这个法门深固幽远,确实没有几个人能意识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重要性。无人能到,是老实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是佛的第一弟子、人中芬陀利华。佛说法华,怎么能绕过这样重要的内容呢!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是这个目的。
佛接着说:【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初发意,是刚刚接触佛法者。 对法华经惊疑、怖畏,是什么表现?就是对净土法门的对抗与毁谤。这事发生在初学,人能原谅他,必定参透净土一法者不是很多,参透者都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了。对初发意修行人,我们要包容他,爱护他,慢慢劝他上进,耐心的教他念佛、带动他念佛。
而老修行人,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程度?声闻人!声闻的修学程度相当于初果、二果罗汉,他入圣流了。而声闻众反对净土法门者比比皆是,佛圣最难度化的就是这类人。净土一法,祖师大德说得好:唯上智与下愚度得。上智,就是四圣法界当中参透净土一法者,这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上三品。他们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佛说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们马上接受,当下力行,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影响力很大,自己以身作则修出成就,还带动一大批人也修出成就,是佛门的领军人物。
下愚,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老阿公老阿婆。他们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财富,名不见经传,可这些人最好度化,我就遇到过。有位老人从未遇到佛法,我教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她当下力行:一串念珠,念累了睡觉,睡醒了就念,比老修行还精进,我都为之感动。说她下愚,人家真的愚吗?深藏不露罢了。愚蠢的话,她能一听就信、当下力行吗!释迦佛辛苦说法四十九年,跟佛一辈子的人都做不到,她一下子做到了,人家愚在那里?
所谓的愚,是凡夫众有眼不识金镶玉、看不起她而已,认为她一无财富二无地位,还没文化,是个下等人。可这些人是佛圣的掌上明珠、八部神众重点护持的大德人物,他们距离成佛近在咫尺,并不比上根利器者差。
最难度的就是这些半瓶子醋:说他没功夫吧,他的学识还真不少,而且天眼通、天耳通,甚至他心通、宿命通,象是个大修行人,可生生世世停留在这个程度上踽踽独行,进少退多,举步维艰。佛圣劝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修行功夫则一日千里、快速成就,他不但听不进去,还将佛圣批驳得体无完肤:你一会说空,一会说有,一会让修苦行,一会又让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享受,我都听糊涂了!你快闭上嘴不要说了,我们修得好好的,你说还不如不说呢!
增上慢,这个名词我们还要好好说一说,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六十一集,二0二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