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法师品
【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法师品,是佛鼓励后学讲经说法。无论男女老少,在家出家,只要讲得好,都是释迦佛的得力助教。而一个人发心讲经,佛圣则多方支持、冥加显加,成就法师功德圆融,我本人就有奇遇。一心一意归依在佛圣座下,一切交给佛圣安排,生活上的诸事不用自己操心的,佛在这里给我们保证过了。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集听法众,就是听法师讲经的信众。 这句经文,是佛接着前面【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而说的。如理如法的修持,自己的福德就在增长,更何况有诸佛菩萨与八部神众护持,生活上那有烦心事呢!而法师讲经的功夫很好,没有法缘、人们不来听他讲说怎么办?我曾经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求阿弥陀佛,结果非常灵验,佛圣给我将一切安排的无微不至,我一点心都不操,专心研教。
而诸经有生涩难懂的地方,求佛,也很快参透了。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是佛给法师安排法缘。法师刚开始讲经,名不见经传,人们都看不起他,也不愿意听他讲说,他也没有供养,生活来源无保证,正是最困难的时期。如果诸佛菩萨、龙天善神不出手相助,这位法师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诸佛特别照顾这样的修行人。
他讲经的所需之物,佛就派遣有缘人送给他,还集会一些听众来闻法,让法师有机缘讲下去。而后学讲经,最忌讳的是名利心强,希望自己拥有很多听众、接受很多供养,升坛说法时八面威风,信众对他顶礼膜拜,这个法师就完了、佛就加持护佑不上他了。讲经是84000法门之一,都要修清净心,抱着这种心态讲经,不但得不到清净心,反倒越讲越烦恼,佛如何加持得上!初始讲经,有两三个听众,这就很好。
释迦佛当年成道,在鹿野苑说法度化五比丘,座下就这五个人,开始还只有乔陈如尊者一个人听佛说,其他四个人对佛说的将信将疑,佛有耐心继续讲说下去。僧团由五个人发展起来,最后影响到印度各国,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急什么!心急火燎的希望自己马上成为万人敬仰的大法师,你测一测,看你当得起当不起!
修行功夫是日积月累的,功到自然成。初出茅庐,很多境界都会随时将你难倒,果然有万人跟着你前呼后拥,你把人家误导了,吃罪得起吗!裸行外道、黄发外道,这些邪教的下场我们不都看到了吗!功夫不到位而早早出名,德不配位,爬得高跌得重!兢兢业业讲个十年二十年,在种种境缘当中锻炼得老练成熟,能应付形形色色的人物,能善巧方便化解大众心中的纠结、解决大众修行上遇到的实际困难,魔外利用不了你,名利毁灭不了你,这时候,你跟释迦佛一样,誉满天下,你当得起!梅花香自苦寒来。
【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 法师讲经,人们肉眼看得见的,是四众弟子:出家男众与出家女众,在家男众与在家女众。四众来听那位法师讲经,不学佛的人虽然不认识法师,但认识四众弟子,有熟人引荐,他也跟着来听讲,就这样,法师精勤讲说,听众闻之受益,一传十十传百,教不厌,学不倦,教学相长,法师的功夫与信众的功夫都在增长。几十年过去以后,在法师座下成就者比比皆是,法师不求名,名自来,不求财,财自来,和尚老了是个宝,广受信众敬仰。
【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 这是在佛力加持下,人们能听出法味,喜欢听法师讲说。没有佛力加持,听经是很枯燥的。世人沉溺于精彩的故事情节,世间的电视剧、电影、小说等等,他愿意听愿意看,他对这个有兴趣,而圣贤的说教字字珠玑,没有故事情节吸引他,好是好,可他就听不下去。佛力加持,是让他恢复安静,人心静下来,就契合了圣教,他慢慢就进来了。
而一旦尝到法味,他对世间的凡俗作品就淡化了。高级营养的圣教让他的人生不断攀升,世间的虚构作品给不了他这个好处,他自然舍粗存精,深入经藏。我们更不用担心有人破坏讲经,谁若是蓄意破坏法师讲经,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六十四集,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