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见宝塔品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塔中发出的这个音声,就是古佛多宝如来赞叹释迦佛的声音。后学通常将塔叫作多宝塔,这个多宝,就是多宝如来的简称。佛圣的平等大慧没有对立,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这是多宝如来出大音声的原因。多宝如来护念《法华经》,就是护念释迦佛说的一切经。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这是古佛对释迦佛说法的肯定,我们还有什么怀疑的?
听到宝塔当中发出的音声,释迦佛座下的四众弟子反应如何?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大众心里的疑惑解开了,轻松无比,这是古佛多宝如来的威慑力。很多人因为信的功夫不过关,在修行路上半途而废者比比皆是。本经开头,五千退席者,就是信关未过。在会大众看到宝塔,又听到赞言,深深为五千退席者感到遗憾。现实当中,类似五千退席的人太多了。辛辛苦苦修了好些年,最后放弃不修了。学习《法华》,看到宝塔品,就不要怀疑佛说。
法喜,是烦恼断除以后的清净快乐,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是世间任何俗乐不能相比的。修出成就的人整天乐呵呵, 他的物质享受虽然很贫困,可他没有忧愁烦恼,心平气和,满面春风。在中国的古代,颜回算一个。孔圣人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着弊衣,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
颜回为什么这样欢喜?他得到平等大慧,无贪求,随遇而安,这就叫作修出功夫来。有平等大慧者,能适应一切境界,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而为说法。世间人为什么整天忧心忡忡?贪心太重,不知足,活得很累也很苦,他那有快乐可言呢。我们看看自己周围,穷人累,富人也很累。说穷人是因为物质缺乏,为衣食奔波而疲惫不堪,富人有三年吃不着的陈粮,六年穿不完的绸缎,九年用不着的闲钱,可一样烦恼重重!为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什么都想拥有。不修心养性,广造杀盗淫妄,那可能事事如意呢!世人的心是贪心,佛圣的心是清净平等觉悟心,凡圣的区别就在这里。
【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为了彻底解决大众的存疑,法华会上有位大乐说菩萨代表大众向释迦佛请法说:世尊,这座宝塔凭空出世,又有音声赞您说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尔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释迦佛这样解释,我们就很明白了。【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 这个全身,就是多宝如来的遗体,又名全身舍利、肉身舍利。这个全身舍利是怎么回事?就是修行人往生以后肉身不腐,众弟子不忍心荼毗师父,将他的遗体完整的保存下来,待风干以后刷上金粉供养起来做为依托,瞻养礼拜,以示怀念。
建塔供养舍利,有没有这个必要呢?很多祖师大德都不留舍利,太麻烦,释迦佛也没有留全身舍利。多宝如来留全身舍利,当然不是为了给后人添麻烦,一具干尸而已,何苦留在世上呢!多宝如来之所以留全身舍利,是他有愿在先:为了给讲《法华经》的后佛出面印证。界时,这具干尸有大用途,会复活过来。多宝如来距释迦佛住世有多久?那时劫太久远了。可他的全身舍利与宝塔永远完好无损,这在我们想象不来,但是事实。
【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这是多宝如来入灭之久与距离娑婆世界之远。【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多宝如来为什么不在佛说其他经时出来赞佛,而在诸佛说《法华》时出来赞佛、给后佛印证呢?诸佛说法,都跟释迦佛说法的程序一样:定中说《华严》,出定说阿含,再说方等,深说般若,最后用法华经总结、嘱咐后学精勤努力。古佛堕宝如来在《法华》一会赞叹印证,恰当其时,证明法华,就是证明佛说的一切法都是对的。
多宝如来发如此大愿,都兑现了。娑婆世界贤劫千佛说法他来赞誉,其他世界的诸佛说法,他同样赞誉。如此赞誉印证,对当代学人与后学的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六十七集,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评论